媒体对老年界定误区及危害.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对老年界定误区及危害

媒体对老年界定误区及危害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但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却将50岁左右甚至40多岁的人称为老人。本文广搜文献,指出媒体集体掉进这一误区的原因,提出明确老年界限,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   【关键词】老年界定新闻炒作误区危害      近年来,提前退休、提前下岗、一刀切、内退等一系列针对中年人的“单位政策”相继出台,这些“单位政策”大多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于是,一些中年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拿着不多的薪水“从头再来”。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一种声音,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宣传50岁左右的人是“婆婆”、“爹爹”,天长日久,就给了社会一把尺度,用来丈量中年人中的人群,单位再依据这种声音,对他们采取相应裁员措施。   一、媒体对老年年龄界定的误区   2010年11月上旬,几乎全国媒体都报道了一位叫“蹦的”中年妇女。《楚天都市报》的标题是,《四川眉山590人姓氏怪,52岁婆婆叫“蹦的”》,还有的报道用调侃的方式说,这位婆婆从不蹦的①,各媒体的报道大体相似。2010年初,《三峡都市报》在报道一起行骗案时,称52岁的杨和国为“老头”。②   2007年,《武汉晨报》报道一位51岁的中年妇女整容,其标题写得很夸张:《怕黄昏恋“黄了”太婆忙整形》,这条新闻的导语这样写道:担心黄昏恋“黄了”,也希望晚年生活更精彩,家住武昌南湖51岁的胡婆婆,自认“资本很好”,欲整形与“蔷薇老妈”比美,并要求下巴要像周迅,身材要像林志玲。   2005年9月16日,《重庆晚报》报道52岁的铜梁县土桥镇高坡村妇女彭天辉重读小学一年级的事,报道的标题就是《实现梦想52岁婆婆上小学一年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逮住一位50岁左右的男女就称老人、婆婆、爹爹,已经是一些媒体的通病。许多受众面对这样的称呼,大呼媒体不饶人。而当事人呢,面对这样的称呼,也只好认了。   二、媒体为什么会进入这样的误区   称50岁左右的人为爹爹婆婆,是要下点“狠心”的。为什么要把50岁左右的中年人称为爹爹婆婆呢?说到底,就是为了“做新闻”。   这得回???新闻的定义上来。按照大家公认的定义,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③。51岁的中年妇女要整容,正常,但要突出这位妇女的怪诞行为,最好加上婆婆二字;52岁的妇女读小学一年级,不正常,本来就是新闻,但是,为了让它更不正常,最好利用年龄的反差,于是加上婆婆二字;中年妇女在人口普查中发现叫“蹦的”,应该算是一条趣味新闻,但是,为了突出它的离奇性,又得加上婆婆二字,以便与这个年纪的人蹦的就是怪诞相对照。   在正常的报道中也许它不是新闻,但是经过媒体的炒作,在某些方面的刻意强化会使它成为一个很吸引受众眼球的亮点。这类新闻“做”的成分比较明显。   这种做新闻的做法,应该说,在他们写新闻、编辑新闻的过程中,时时充满痛苦。他们刻意突出报道对象的“称谓”,利用称谓与其所做之事形成的反差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强所谓的“卖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爆炸式”新闻引起轰动效应,扩大自身的影响,增加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怪。   如果记者、编辑知道世界年龄划分法,而去故意制造炒作新闻,那就是记者、编辑们的失职;如果编辑、记者因为不知道世界年龄划分法,而无意识犯错,那只能说明他们知识的匮乏,知识结构老化。总之,对于老年界定的误区,记者、编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年龄划段的国际标准,我国的实际标准和我国古代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世界年龄划分标准: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中年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年龄划段的标准。对于老中青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他们夯实抗衰老意志,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果说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界太过前卫,那么,我国目前所遵循的的实际标准,则应该是媒体人应知的常识资料:男60岁退休,女55岁以上退休,女性退休年龄还有争议,即使女性在55岁退休了,但办理老年优待证,还得等到60岁,可见,真正的老人,无论男女,都是60岁以后的事。   在人类平均寿命很低的古代社会,其老年的界限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年轻”。古人是怎样界定老人的呢?在《礼记?王制》中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大意是,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乡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国中柱拐杖,八十老人可以在朝廷上拄拐杖。年过九十,天子要上门访问,还要带上珍味。同样的记载说,人“五十始衰”,“五十不从力政”。看来,古代社会是把五十岁作为不从力政的“退休”年龄的,但是,官场退休年龄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