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漢字形體的演變.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節 漢字形體的演變 漢字古今形體的不同,是經過長期演變的結果。所謂演變,包括演化和變革。演化是形體結構和筆道形態細微的漸變,是量變的積累;變革是形體結構和筆道形態的部分質變,是演化的階段性總結。 一、漢字形體演變概述 兩個大的階段:古文字階段、今文字階段 習慣把自漢字産生以來至小篆的字體書寫的文字,統稱爲古文字; 把用秦隸書以後的字體書寫的文字,統稱爲今文字。 秦隸是二者的分水嶺。 (一)古文字 按書寫材料,可分爲: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簡帛文、璽印文、貨幣文等; 依時代先後,可分爲: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戰國文字。 戰國文字,又分秦系文字和六國文字兩支。 1、秦系文字,指秦國自春秋至戰國及秦統一中國以後秦王朝的文字。 (過去習慣稱秦統一前的秦文字爲大篆,統一後的秦文字爲小篆。) 2、六國文字(東方六國古文,古文),是戰國時代東方齊、楚、燕、韓、趙、魏等國文字的合稱。 (二)今文字(隸楷) 依據體態的不同,可分爲漢隸、草書、行書、楷書。 主要是隸書、楷書。 二、漢字形體演變的階段特徴 下面我們結合時代和書體特點,來描述漢字形體演變的六個階段。 這六個階段及其代表字體是: 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戰國時代的戰國文字、秦代小篆、漢代隸書和魏晉至今的楷書。 (一)古文字的演變 1、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又叫殷虛(墟)卜辭、殷虛文字、契文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長期埋於地下,到1899年,才被發現而不斷發掘出來,經清末及近現代學者相繼研究,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學科。至今發現的甲骨有12萬片以上,單字大約有5000個左右,能認識的約1/3。 甲骨文的字形結構與後世漢字基本一致,是漢字的較早書體。其中大量的是象形、象意字,有的還保留著極濃厚的圖畫色彩。 甲骨文的特點: (1)表意性強。 (2)尚未完全定型。 (3)用筆質樸剛勁。筆畫細硬,多方筆,圓筆少。 (4)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均備,大量使用假借。 (5)行文程式不統一。 但是在字體結構上已注意到筆畫分佈的疏密、勻稱、平衡。對那些還保留著濃厚繪畫色彩的象形字,既注意到作爲文字筆畫的安排,又不失卻素描式的寫意神態。 金文 2、周代(西周)金文 金文(吉金文字、鐘鼎文、彜器文字、鐘鼎彜器銘文、“款識”),是指先秦刻鑄在各種青銅器上的文字。 金文始于殷商,盛于周代,延迄于秦漢。作爲一時代的代表字體,則主要指周代的金文。 至今刻鑄有銘文的先秦青銅器,已出土8000多件,其時代一般認爲是從商代至戰國,主要是商周兩個朝代的,最早者屬於商代中期。上有不重復的單字三千多個,可識讀者在1800字左右。 金文特點: (1)字形渾厚質樸。曲筆較多,線條粗壯圓潤,到周末漸趨流利秀拔。 (2)新的獨體字很少出現,有聲符的合體字明顯增加。   (3)雖有合文,數量大大減少。   (4)字形較甲骨文穩定,結體比甲骨文更加方正、整齊,筆畫分佈也更均勻對稱;有的字和偏旁逐漸趨於定型,異體字相對減少。 (5)行款基本固定,一般從右往左直行書寫,成爲後世漢字書寫的典型款式。 3、戰國文字 有竹帛文、金石文、帛布(錢幣)文、陶文、璽印文等,都不能代表這個時期的所有文字,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字只能以時代名來標稱了。 戰國時代,漢字形體出現大量省變、訛變、簡化,以及偏旁部首的不固定等等諸多歧異。不過也有少數文字,特別是一些金石重器上的文字,還是依然保留著西周金文厚重雍容的遺風的。例如秦地著名的石鼓文,體勢、用筆,以至行款、格調,就與周宣王時的虢季子白盤銘文一脈相承。 漢字在春秋中後期開始依國別或地區而分化,至秦與東方各國的文字分化大大加劇,形成秦系文字和六國文字兩大系統。 (1)六國古文 特點:   A、有聲符的合體字迅速發展,出現大量形聲字,轉注字。 B、假借現象相當普遍。 C、省變、訛變的變體字繁多。 D、偏旁位置不固定,異體字多。 E、仍有合文。  F、文字美術化。字形或附上鳥蟲形,筆畫上或加點或故作波折或拖著長尾。 (2)秦系文字(篆文) 秦系文字,相對六國文字來說,比較遵守傳統,主要是大篆和小篆。 “篆”爲何意?郭沫若認爲:“篆者,掾也;掾者,官也。”可見篆書就是官書,即官府所用的字體。 A、大篆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 廣義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 狹義的大篆則指春秋戰國時期的秦文字,是與小篆相對而言的。 典型代表:石鼓文、詛楚文和秦公鐘、秦公簋上的金文以及《說文》中的籀文。 籀文,《史籀篇》上的文字。《史籀篇》原有十五篇,東漢時亡失六篇,到晉時全部散失,僅《說文解字》收錄有223字。 關於《史籀篇》的作者和時代,歷來有爭議。王國維認爲“籀”並非人名,是讀書的意思,此書是“春秋戰國之間秦人作之以教學童”。更多的學者(如周谷城)認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