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沙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文档
黄沙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杨景顺 * 1 水霉病 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稚、幼鳖,对成鳖危害不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温20℃以下较为常见,弱酸性水环境及水质清寡、鳖体受伤的条件下容易滋生水霉。水霉寄生在稚、幼鳖的体表、四肢等部位,呈灰白色或褐色的棉毛状,病鳖焦 燥不安,或在水中狂游,消耗体力,或与其它固体摩擦,引起更大面积的创伤,最后导致病 鳖负担沉重,食欲减退或拒食,最终消瘦而死亡, * 防治方法 苗种下池前,用生石灰200ppm浅水清塘,尽可能在弱碱性环境下培育苗种;保持池水一定肥度,透明度控制在25~30cm,水质呈绿色或茶色;在搬池、点数、运输时,要谨慎操作,尽量避免鳖体受伤;保持环境安静,让鳖能无顾忌地爬到池坡、沙地晒背,以借助日光的紫外线杀霉菌。当发生水霉病时,用4ppm的孔雀石绿浸泡病鳖8~10h,侵袭体上的霉会自行脱 落而治愈。 * 2 白眼病 白眼病又称红眼病。主要危害稚、幼鳖,成鳖患病较少。该病春、秋、冬季均可发生,但以越冬后数月为流行盛期。病鳖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患病后,病鳖用前肢摩擦眼部,行动迟缓,不再摄食,严重时,眼睛失明,最后瘦弱而死亡。 * 防治方法 (1)浸浴。用30ppm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浸浴,水温20℃以下时,40~50min,20 ℃以上时,30~40min。 (2)遍洒。用呋喃唑酮1.2~2.0ppm或红霉素0.8~1.5ppm全池泼洒,也可用10ppm的食盐水全池泼洒。 (3)使用的工具用10%的食盐水浸泡30min消毒。 * 3 红脖子病 红脖子病又称大脖子病,是成鳖养殖期间的一种严重疾病。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突然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的状况下,极易发生此病。流行季节为3~6月。病鳖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有的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病鳖大多在上岸晒背时死亡。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用药。 * 防治方法 (1)立即隔离病鳖,对病鳖个体用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注射治疗,注射量为每公斤鳖 重20万单位,轻者1次可治愈,重者注射2~3次。 (2)鳖池用80ppm的生石灰或3~4ppm的漂白粉泼洒,病重时持续2次,隔天1次。 (3)投喂药饲,控制病情发展。可采用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或磺胺类药物,按每公斤鳖体重0.2g投喂,第2天至第6天减半。 * 4 腐皮病 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主要是由于鳖互相搏斗咬伤后,细菌继发性感染所致。该病流行季节长,从5月至9月整个鳖的生长阶段均可流行,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体表糜烂和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症状,首先体表某处皮肤发炎、肿胀,发炎处皮肤组织逐渐坏死,变成白色或黄色,接着患部崩溃形成溃疡,随着病灶的扩大,溃疡的增多与增大,肌肉与骨骼裸露,严重者,颈部骨骼露出,四肢烂掉,爪脱落,而导致死亡。 * 防治方法 (1)避免鳖相互撕咬受伤,放养规格均匀,健壮无伤的鳖苗,入池前用五万分之一的高 锰酸钾浸洗30min消毒。 (2)用10ppm的磺胺类药物或链霉素、氯霉素等浸洗病鳖30~48h,或用30ppm的呋喃唑酮浸浴30~50min,反复多次可治愈。 (3)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金霉素或氯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投喂,投喂方法是每公斤鳖重用药0.2g,第2天至第6天减半,连续2~3个疗程。 * 5 出血病 出血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本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鳖池爆发,流行季节是6~9月,病程短,死亡率较高。出血是该病典型症状,背壳和腹部底板出现直径2~10mm大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并常伴有化脓或糜烂症状;颈部呈水肿状,口、鼻流血;肠道出血和肠粘膜溃疡,肝、肾出血性病变;病鳖行动缓慢,反应迟钝。 * 防治方法 (1)制备土法出血病疫苗,对鳖体进行免疫注射,增强鳖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疫苗注射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0.5~1.0ml。 (2)采用综合法进行治疗:将病鳖在200ppm的福尔马林液中浸浴10min后,逐只清除化脓性痂皮及溃烂组织,涂抹磺胺或红霉素软膏,口服磺胺类药物(每公斤体重0.5g),脱水治疗连续4d,原池用4ppm的漂白粉连续泼洒2次。 * 6 洞穴病 洞穴病又称穿孔病、烂甲病。流行季节是4~10月,5~7月是流行高峰期。发病初期,病鳖背、腹甲及裙边出现若干个疮痂,直径0.2~1.0mm不等,其周围出血,疮痂挑开之后可见甲壳穿孔,穿孔处流血不止,未挑开的疮痂,不久便自行脱落,在原疮痂处留下一个个的小洞,洞口边缘发炎,轻压有血流出,严重者可见内腔壁。 * 防治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