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草及其学术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PDFVIP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草及其学术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草及其学术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

本文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 年第2 期P36 -41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草》及其学术影响 王细荣 摘 要:虞和钦撰写的《中国有机化学命名草》,制定了中国第一套有机化合物命名系 统。文章在介绍此书的出版背景、体系后,分析其命名原则、要点、特征,进而在介绍此书 学术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其对中国现行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虞和钦;有机化学命名草;有机化学;命名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日本的无机化学名词对于中文无机化学名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 于有机化学名词方面,却影响甚微,学界、坊间也没能出现一种像无机化学那样独领风骚、 众说归一的命名系统。20 世纪初,正在日本留学的虞和钦,在多年反思音译和用日人所译 之汉字命名有机物的种种弊端后,提出一套系统的有机物意译命名体系,并将其撰成专著《中 国有机化学命名草》(通常称为《有机化学命名草》,以下简称《命名草》)出版。虞和钦于 此书中,不造一个新汉字,用汉语译义的方法,制定了中国第一套有机化合物命名系统,为 现行中国有机化学命名法的拟定,乃至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有机化学命名草》的出版背景与体系 1892 年 4 月,当时欧洲 34 位著名化学家在日内瓦举行国际化学会议,拟定了后来称为 “日内瓦命名法”的有机化学命名方案。之后,西方各国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便有章可循。 但在我国,20 世纪初仍无统一的有机化学命名系统,这与当时我国无机化学命名已趋于统 一的情形,大相径庭。此时,虞和钦在研习化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国内有机化合物的西文 汉译名纷然殽乱,而据日文底本者,又多重译日本译音,既非译音,也非译义,可谓弊端种 种,正如他在《命名草》的序中所言: 今也有机化学名,累粗俗罕见之字体,为奇离谲诡之名词,是又名之不正,理之不顺者 也。且译音则辞涩,辞涩则读之也难;译音则字险,字险则记之也艰……一物之名,译至数 十字,读其音则唇呿舌缚,记其名则后先相忘,虽有善诵强识者,尚尤苦之。矧此等冗名, 在有机书中,固习见而非稀有者邪。抑余更有说焉,音译之蔽,不独在读之难、记之艰,实 使学者不能顾名思义,而知之不易也。[1] 1905 年始,虞和钦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学习化学,对有机化学更有深究——他的 毕业论文就是有机化学方面的课题,即《人造靛之研究及轮质诱导体之改制》。然而,对于 有机物的汉译,他深知:“译义,难事也。有机质名,最复杂者也,而欲一一命名,决非深 [2] 邃是学者,穷岁月而为之不为功。 ”且他又觉自己学肤识浅,译义的愿望只好“荏苒有待, 不敢辄为”。 另外,虞和钦留学日本,乃为逃避清廷对“苏报案”余党的进一步追查,故其经济甚是 拮据,无奈只好在学习之余译书写文,以所得的稿费补助学业、生活。他先是为上海普及书 局翻译科学书籍,后任上海文明书局的理科书籍编辑。1907 年春,文明书局计划出版理科 书籍,虞和钦被聘为主编,乃思“数理等各学名,旧译家俱主译义,可袭用者多。独至有机 化学,除一二俗名外,余皆不可用。[3] ”于是,在经过五六年的探索后,他便在当年的 11 1 本文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 年第2 期P36 -41 月,正式着手制定其有机化学译义命名法案。1908 年夏,在他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之际, 此项工作得以完成,其专著《命名草》亦于是年 8 月 6 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十日)由上海 文明书局正式出版。 《命名草》全书包括作者序、凡例、目录、正文和附录。作者序、凡例、目录共22 页, 正文和附录共 108 页。正文分为两编:第一编为“脂肪族化合物”,包括已饱炭轻质(烷烃)、 未饱炭轻质(烯烃、炔烃)、炭轻质之成盐原质置易体(卤代烃)、炭轻质之轻养置易体(醇)、 醇精(醚)、间质及拟间质(醛和酮)等 19 章;第二编为“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轮质及其 同族体(苯类)、轮质族之成盐原质置易体(苯类卤代物)、轻养轮质族(酚类)、植物鹻(碱) 类等 16 章。附录为“原质名目表”,包括 77 种元素,分别列出它们的汉译名、元素符号、 英文名、法文名、德文名和原子量,其中元素的汉译名不是采用当时很流行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