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分子流行病学.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清分子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 Molecular Epidemiology 徐 望红 流行病学教研室 Wanghong.xu@fudan.edu.cn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 第一节 概 述 产生与发展历程 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 一、产生与发展历程 产生背景:  学科(流行病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 相关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和方法基础 分子流行病学是由传统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强烈需求和分 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十几 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流行病学新分支 疾病防治中新问题:传统流行病学无法解决 ①传染性疾病 病原生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如流感病毒、HIV 抗生素与耐药 新发现传染病 ②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暴露 发病 (死亡)因果关系 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③人群间或个体间易感性 遗传和环境不同导致易感性差异 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 ④实验医学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检验 Examples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1994–2004 6 Fauci AS. Acad Med. 2005; 80:1079–85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①理论突破 ②技术创新 DNA双螺旋结构 凝胶电泳技术 遗传中心法则 聚合酶链反应(PCR) 遗传密码  分子杂交 RNA逆转录 基因克隆 操纵子学说 基因突变 色谱分析 基因表达调控 质谱 发展历程 概念演变 国外 1972年,美国学者Kilbourne 提出“流感分子流行病学” 1977年,法国学者Higginson 提出分子流行病学是应用精 细技术进行生物材料的流行病学研究  1982年,Perera和Weinstein首次提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概 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把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 学结合起来,探索肿瘤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Advanced laboratory methods ar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nalytic epidemiology to identify at the biochemical or molecular level specific exogenous and/or host factors that play a role in human cancer causation.  1986年,核心是运用实验室方法和分析流行病学,查明 环境和宿主病因  1993年,提出流行病学中应用生物标志或生物学测量的 功能定义  1996年,狭义: 测量作为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即信息 大分子如DNA 、RNA和蛋白质 广义: 包括任何实验的、生化的测量 国内 1988年,从基因水平分析病原体特征,解决传染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