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VIP

中草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草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草药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闫变青 (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 山西古交 0302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调剂过程中常见差错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 收集近10年来药房在调剂工作中出现319例差错的发成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措施避免了医师书写名称不规范、剂量、注脚,用药交代不清,本科调剂人员对药物外观相似者错调,漏配、多配,发错患者,发出不合格药品等10类差错的发生。结论 加强药品调剂管理有助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调剂 差错原因 方法措施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是一项富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过程[1],是医疗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出现差错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调剂过程出现差错的原因非常复杂,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各种差错隐患,为了避免中药饮片调节差错而引发医患纠纷,努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笔者对我院近10年来中药房中草药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差错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取相应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十年间中草药饮片的调剂 96753张处方中,登记发生调剂差错139次。 1.2方法 对139次调剂差错进行分类:共发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2.结果 3.讨论 3.1调剂差错原因分析 3.1.1医师因素: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师难以辨认疾病名称、年龄标注不清,有些处方只写成人,临床药剂不能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及年龄大小判断医师所开处方是否药病一致,药量是否超量等,有些处方书写潦草,由于药名相似笔画相仿,医师在书写处方时白字、别字较多,造成书写混乱,如杏仁和枣仁,桔梗和桂枝,桃红看似桃仁等;药物名称,用药配方,用量与脚注不清,医师为了简化处方,在处方中未注明饮片的生、熟、炒、炙,使调剂人员投药生熟不分,以生代制,降低药效,对需特殊处理品种一般应注明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打碎等,但医师有时未注明给调剂造成困难;药物中常有超出药典规定的用药剂量,有时特殊用药超出5倍-10倍,但未给出特殊注明者,药剂人员给予调剂,未提醒开方医师,容易造成用药安全隐患导致调剂差错的发生。 3.1.2药剂人员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养和调理的理念增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中草药的销售逐年增加,从2003年到现在,中草药的处方数越来越多,中药房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调剂人员非常疲劳,对药品、药品剂量判断力下降,对新生、实习生监管放松,产生差错;中草药药品名称比较混乱,民方、土方、验方比较多,别名居多,如《中药大词典》注载,决明子有18个名称,玉竹有38个名称,茜草竟有64个名称。目前一物一名的药材几乎不存在,同一药材即使在同一地方也是多名同时使用,造成了处方用名不规范、不统一,通用名、别名混用,药剂人员知识面窄,核对不到位,造成差错,如:拳参和重楼别名都是草河车,潼蒺藜(沙苑子)和刺蒺藜(蒺藜),金铃子(川楝子)和金樱子,云故纸(木蝴蝶)和破故纸(补骨脂)等;有些草药片形颜色很相似,味相差又不大,药剂人员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造成差错,如黄芪、桔梗,菊花形,粉葛、茯苓,都是白色的块状,桃仁、杏仁,外观相似,石决明、牡蛎,都是粉状贝壳,鱼腥草、仙鹤草切碎后更是难以区分等等;药剂人员调剂时,体积膨松类药材如草类、叶类,一般放最后调剂,贵重药品单包另煎或放最后调剂,或忘了调剂,药名合写如桃红、荆防等造成漏配;两人或多人抓药,医师处方重复如开焦四仙又开槟榔,开桃红又开红花,思想不集中,重复配药,造成多配;中药调配的总量不准确和分贴剂量不均匀是差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准确分总量和分贴是中药调剂的核心”[2];饮片储存养护不到位变质,药剂人员检查不彻底,错调剂给患者生虫、发霉、泛油等变质的饮片,造成发出不合格药品差错;对患者用药交代药物煎煮火候、次数、药引子,服药的次数、时间、方法、服药禁忌等,发药时未交代清楚造成差错。 3.1.3患者因素:一般患者均缺乏相关药物应用知识,同时开方中医师因工作量大或责任心不强,未交代煎药时注意事项及怎样服药,何时服药等相关知识,患者没有掌握最基本常识;发药时窗口患者比较多,错发,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核对失误,错拿,乱拿,产生差错。 3.2防范措施 3.2.1严格执行处方的调剂制度、差错登记制度、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