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孤峭”之余的“轻巧倩丽”.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深孤峭”之余的“轻巧倩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幽深孤峭”之余的“轻巧倩丽” 康馨 (山东大学,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谭元春作为明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以“幽深孤峭”的为文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然而其部分游记却写的洒脱自如,于“幽深孤峭”之余呈现出“轻巧倩丽”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谭元春 ;《游南岳记》;轻巧倩丽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明代中后期的竟陵派以“幽深孤峭”的特点对公安派的“性灵”说进行了继承与再阐释,其典型代表“锺谭体”也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谭元春的散文不仅局限于“幽深孤峭”的风格,还在寄情山水之时多了一丝轻灵与遗世独立的洒脱。其《游南岳记》便体现出了“文人之文”的“独抒性灵,轻巧而倩丽”的特点。[1]   《游南岳记》全文洒脱而蕴藉,作者吟咏性情、畅抒胸臆、文笔如心语流泻而出。文章之“轻巧倩丽”毫无斧凿之工,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坦率性情,灵动自然。作者于开篇即说“善游岳者先望,善望岳者,逐步所移而望之”,强调游览之前要先善于“望”,将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物体之上,对其进行观念中的理解与亲近,然后再慢慢体会其“妙”;结尾处与开篇所述遥相呼应,“善辞岳者,亦步回首而望之”,强调游览完毕之后依然要深切凝望,以求物我和一的理想境界,追求将自我融合于大自然中的消失感。谭子是“为情而造文”,将即目所见纳入“心目”的视域范围进行审美与通悟,达于内心之后组织为文辞形象,准确而含蓄的表达出来。如观祝融峰顶之云海幻冥,动之而“不能言”, 行至蔽翳林间“卒不能发一言”,似直抒胸臆却有“言不尽意”之妙。文中所写景物以作者的心境和观感情趣为指引详略布衣,也体现着其为“情”牵引着的行文思路。   第二,美景幻妙,瑰丽动人。追求奇趣,是晚明文坛的风气,谭元春在此也表现出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叹。飒然古松、洗人新叶、乱石闲花、如帘倾水、亭阁岭岩、廊桥泉流、瘦僧院扉,相映成趣。作者忠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注重审美过程的真实性、经验性,似灵感的突发,不待侍度。作者每至一处,景物都表现出参差错落的独特美,使山水云石各显其妙,又互相补充为一个声、色、情并茂的艺术佳境。“谭元春的文字表达能力确有过人之处,寻常事务以不寻常的方式来表现,或特殊的比喻,或特殊的想象,或特殊的遣词造句,使人得到一种新鲜感,奇特感。”[2]   第三,幽寂朦胧,独成一格。作者追求在精神世界中纵情遨游的孤寂与恣肆,不愿步趋前人,而要独辟蹊径,追求他人未至的山情水态,描情绘物,发现他人忽略的风貌情神。所谓“情与气偕,辞共体并”,谭子以新奇怪异为贵,弃旧趋新,眼中之景便有了不落窠臼的特性。虽全文简约精警,但仍能找到细碎而独成一体的“幽寂”单元。“明日又雨,登峰者危之。驱车而上,不雨……若与晴逐者”,很好地表现出了他追求的独特与不凡。 文中关于“雨”的表述常常结合着作者的游览心境,于幽静之极、心静之极的时候点缀细雨朦胧的意境美,营造出与世隔绝的狭小空间。因为景观是渗透了情感的景观,情感是因山水而触发的情感,作者会根据心境有意识的选择观赏的山水和景物,再通过移情入景创造隽永的意境。于是山水成了作者之品格与气质的山水,生发出和谐而纯粹的美感。   第四,禅味深远,人境交融。作者不仅心醉于自然之美,还勾勒出不少的寺庙、老僧等意象,与作者的游览历程亦步亦趋,虽寥寥数笔,却含蓄蕴藉的渗透出淡雅的禅味,使山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价值。有时作者会迷失在自然美景中,“忽得来时路”、“与来路莫辨”或者“望昨所为诸峰皆不见”,气氛神秘而不诡异,文质隐秀而不突兀,读来曲折而不艰涩。   第五,语言上体现出精致简短、善于锤炼的特点。如“久之,云动。有顷,后云追前云不及,遂失队。万云乘其罅,绕山左飞,飞尽,日现,天地定位,下界山争以青翠供奉,四峰皆莫能自起,远湖近江,皆作一缕白”,句式灵活多变,读来节奏感强,音节急促,利于表达云海急速变换的奇特效果,体现出了时间的流动性和动态的延续性。又如“须弥而上,向背高低不一,沙边有石,石隙有泉,泉旁有壑,壑下复有奔响,响上有树,树间有花草,青红光光中,又有飞流杂波,流急处有桥,桥上下皆有阴,阴内外有幽鸟啼”,顶真的运用增强了语势,如贯珠帘,又分明简洁精准的描绘出了山水树桥、流水鸟啼的丰富画面,立体而生动。本为毫无特色的自然景物,在谭元春笔下却尤为灵动活泼、新奇而和谐。   文章游览前和游览毕呼应了一句“谭子怅然”,应非偶然。纵奇景感人,作者仍无法摆脱其“怅然”情绪,除了“渌口望雨”与“山门望月”的“皆不见”和“似知春尽”的“即景之怅”,应该还有一层“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