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你是怎 么过友谊路的.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野调查:你是怎 么过友谊路的

田野调查:你是怎么过友谊路的 来源: 王蓬的日志 1 起因 我认为从南门过友谊路不走天桥是可耻的。 每天我都能看到许多同学过友谊路时选择横穿马路,跨护栏或者绕过护栏走绿化带的缺口。我昨天晚上经过南门时看到挡在路中间的护栏倒了一截。我感到愤慨。 我自己平时是走天桥的。偶尔会跨护栏,比例大约是5%。有时候是因为急,有时候没什么原因。但我还是认为不走天桥是可耻的。 那天桥大概是2007年造的,造好之后路口就建了护栏。然而护栏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一直以来总是有许多人还是跨护栏或者绕护栏,绿化带也渐渐被踩出了一个缺口,靠近护栏的地面被踩得寸草不生。护栏也数次被移动或者损坏,护栏上甚至一度挂了横幅,”请走过街天桥”云云。然而横穿马路的人依旧很多。 我认为我们应该体现出更高的公民素质。我想让更多的人走天桥。所以我做了这个调查,想知道大家到底是怎么过友谊路的。 2010.12.19 2 调查 调查时间: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11:30~13:00 调查地点: 西安交大南门天桥 调查对象: 在此时间段在西安交大南门附近通过友谊路的人群。 我到达天桥大约在11点18分。我带了两个本子,两支笔,作为冗余备份。阳光很好,我穿得很厚,戴了半指手套,预备在这里呆一到两小时。 天桥正中显然是最佳观察点。经过观察,我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四个位置作为观测点,我所记录的就是这段时间内以此方向通过P1~P4点的人群。按人头计,抱小孩的算两人,自行车带人的也算两人。由于无法区分交大学生与非交大学生,因此不区分。盲目的判断只会造成错误。 (观测结束后我才认识到P4这个点选错了,应该选成P1的反方向的。这造成了本调查最大的错误,不过大家将就着看吧。) P1: P2和P3: P4: 计数从11:点30分正式开始,用画正字的方法计数(我想了很久,居然找不到比画正字更好的计数方法),每两分钟作为一个采样点。我用手机设了闹钟,每两分钟响一次。 计数的时候我就在感慨,手工计数这种事情还真是麻烦又低效率啊。咱分析网站访问日志的时候动辄上G的数据量,还能记录下每个样本的各种行为,而这手工计数把每个人都精简成了一道杠,想挖掘都没得挖。唉,这就是数据挖掘的后遗症。 统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闹钟响了没听见,人太多了数不过来,走神了有些人看不见,等等。我都尽可能地使用估计方法修正了数据。 统计一直持续到angie叫我吃饭为止。13点整。以下是原始记录。 3 观察结果 这些结果只是我直接观察所得,还没有或者不可能使用数据验证。 走天桥的与横穿马路的人数基本持平。 出校门人数多于入校门人数。考虑到我观察的时间段,应该有许多人出南门吃饭还没吃完,也许再观察一段时间趋势会逆转,可是angie命难违啊。 老年人(目测60岁以上)走天桥的比例多于横穿马路的比例。其他年龄段不明显。 横穿马路的男性远多于女性,但考虑到交大男女比例问题,这一点很难说有什么统计上的意义。 国籍与走天桥还是横穿马路似乎无关。 出校门的人过马路的方式呈现较高的群聚效应,即″一来就是一波”。 4 基本数据分析 p1、p2、p3、p4四个观测点的经过人次分别为587、625、320、421。即出校门横穿马路者多于走天桥者,而入校门横穿马路者少于走天桥者。这可以用肚子饿的程度和走路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来解释,饿的时候就希望快一点走到餐厅,吃完了散散步的时候慢慢走就挺好的。考虑到出校门时天桥在右侧,入校门时天桥在左侧,设想如果金水路侧的天桥位于路的东侧,那么入校门走天桥的人数必定还会增加。由此可见,”肚子饿不饿”这件事情对于路线的选择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走天桥者p1+p4的值为1008人次,跨护栏者p2+p3的值为945人次,两者之比为1.07,即走天桥者略多于跨护栏者。 以p1+p2的值为出校门者,p3+p4的值为入校门者。出校门者共计1212人次,入校门者共计741人次。出入比为1.64。考虑到我观察的时间段,应该有许多人出南门吃饭还没吃完,也许再观察一段时间出入趋势会逆转。 以下是几个数值的对比折线图。 5 群聚效应 直接观察发现出校门者呈现较明显的群聚效应。对此,我的解释模型如下: 一个人出校门时会选择过马路的方式,显然有(1)走天桥,(2)跨护栏。主要有两个因素会对此选择造成影响:a.行人本人的倾向,b.环境影响。 行人本人的倾向是以跨护栏和走天桥为两极的一个连续变量。环境影响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参数表示行人易受影响的程度,另一个参数表示当前外界环境的情况。 则行人的最终选择为Y=x+kX。其中Y、x、X都为以跨护栏和走天桥为两极的连续变量,x为行人本人的倾向,X为行人观察到的其他人的情况均值,k为行人易受影响的程度。 可以将行人按照k的大小分为两个类别:A.坚定者,B.动摇者。 坚定者的k比较大,选择主要由本人的倾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