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碑碣中看临汾蒲县明代东岳庙演变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从碑碣中看临汾蒲县明代东岳庙演变 梁惠倩 山西师范大学 摘 要: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始建时间不详。碑刻中最早关于东岳庙的记载是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的《重修东岳庙碑铭》。现存明朝东岳庙的碑刻共有22通,其中记录了东岳庙在明朝的兴建状况、庙会情况及其中佛教的传播。本文以明代碑铭为东岳庙的研究视角,探寻蒲县东岳庙在明代的演变状况。 关键字:明代 东岳庙 碑刻 发展 蒲县东岳庙坐落在城东两公里的柏山(古时也称翠屏山)之巅,庙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环山皆为松柏,“青松苍柏环于四周,上及于巅,下及于趾,郁郁然,森森然,无虑千万章。”[]鸟语柏香,景色宜人“花竹交加,云烟吞吐,四时之景呈露,盖有千态万状,虽霍山、王屋之秀,不能有加于此。”[] 一、明代东岳庙的兴建 东岳庙始建时间不详,据清光绪六年(1880)《蒲县志》言其“庙祀相传已久,莫考其始,自唐贞观年间以来屡加修建。”[]庙中现存献亭前右角覆盆柱础上有题记:“蒲县西关施主杨喜……泰和六年五月重五日工毕,本县郭下石匠李霖。”泰和为金代章宗年号,泰和六年即1206年,说明东岳庙距今800年前就已存在。 从元末到明朝末期,据碑文记载东岳庙被重修8次,重修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一因地震庙宇倒塌,是在元末“大德癸卯,心思不虔,地遂以震,致宫一倾为瓦砾之场……延佑丙辰地震,栋宇再摧。”[]于是“岁次戊午,居义与同舍友乔居进及弟子张士柔,复作大殿五楹,前为香亭以祠仁圣帝,后宫以祠圣妃,东西庶七十有四楹,以祠诸神。”[]这次重修即为现今东岳庙的雏形。二因民众信仰神灵,渴望得到神灵的保佑,所以在洪武乙丑春(1385)重修东岳庙,“民之好善敬神者,咸欣跃趋役,不召而自来,不集而自至,故未浃旬而落成之”。[]三因庙宇年久失修,共历经6次,分别是明弘治年间(1504)“神像暴露,正殿、献殿、寝殿、山门,及七十四司诸祠,栋宇欹斜,盖瓦剥落,椽笺损坏,墙壁倾颓,风日不遮,雨露时侵,神不堪栖”[]、正德八年(1513)“庙之功程,大概将复初建之制,近为后宫司廊修葺日久,又致敝坏”[]、万历三十六年(1608)两次分别为东岳庙“第时久则颓圮,亦物极之固然”和太尉司“慨其圮而且陋也,随惬皇其象俨,整饬其殿宇”[]、万历三十八年(1610)“夫惟历时愈久,庙宇象颜倾颓,虽修葺补缺,代不乏人,而功缘浩大,一时聿新,尤其难者”[]、最后为天启元年(1621)“夫惟历时愈久,庙宇象颜倾颓,虽修葺补缺,代不乏人,而功缘浩大,一时聿新,尤其难者”[]修葺了地狱藩垣。 明朝除重修庙宇之外,在万历和天启年间都为东岳大帝重塑金妆。其中万历年间有三次之多,第一次万历二十九年,碑刻中只记录了捐资重塑的人员“纠首 王仓 籣文金……”[],第二次万历三十三年“举地藏十王、引路菩萨、救苦天尊、崔府真君、六部三曹,殿宇像颜俱已金妆聿新”[],最后一次万历四十三年“父老子民,各秉及输金,凡得铜若干,铸像一座,约高九尺,圣颜巍巍,金流煌煌,灿然壮观,称完美矣”[]。重塑东岳像都是当时平阳府的民众自发集资完成,表明当时本地民众对神灵的信仰之深,从侧面也证实了当地百姓经济状况良好。 此外,明朝时东岳庙还新建了三个建筑,东岳庙的大门、八音钟和看亭。明成化十三年(1477)《新建东岳行宫大门记》载邑人唐公“捐己俸资,督工修理。创建祠门,仑焉奂焉;装塑圣像,赫然奕然。”[ ]八音钟现位于东岳行宫大殿东南角廊下,是明嘉靖六年(1527)造,《八音钟铭文》曰“蒲县化乐义官张得甫等,见得东神岱岳庙旧钟一个,破坏不堪,同众发善心,各施财不等,共捐工价银一十两,重新铸造,永远在庙悬挂,祈保众善信士合家大小吉祥如意。”[]1992年出版的《蒲先志》记载看亭是明洪武八年所建,“顶盖歇山式,4根角柱之上额枋交织成井架,每面施斗拱五朵五踩,单翘单下昂,亭中央雕有小木作井,中悬雷公柱,屋檐平缓,藻角舒展。”[]这三所建筑的修建使东岳庙建筑基本成型。 由此明朝时期,官员及民众对东岳庙的建筑以修缮为主,新建为辅。由官员主持重修的有三次,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东岳庙记》碑文中“知县王侯禋祀于兹,瞻其庙庑蛊坏弗支,乃慨然有葺理意,时政务倥偬,未遑也。及其治定功成,遂倡僚友各出禄米,以为营缮之资;邑之善土阎思道,又能承侯美意,赞襄厥事甚力。于是仆者起之,欹者正之,损者益之,缺者补之,丹楹刻桷,山节藻税,檐阿绘采,焕然一新。”[]明弘治十七年(1504)所刻《重修东岳庙记》中记载“至十四年,邑令庆都李公冕求知足县,谒于祠下,覩其殿宇庑司毁坏益甚,慨然有感”于是命令社中人推举有才能之人来主持修缮事宜,“推霍姓讳俊者荐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