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补法浅探.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药证直诀》补法浅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儿药证直诀》补法浅探 孙超贤1 董晓斐2(指导)   (1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级研究生 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古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儿科代表作,是儿科学发展的重要瑰宝,本文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治法的文献研究,全方面地阐述了钱氏补法的心得与体验。对后世医家论治小儿补法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补法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17-02   【Abstract】“Pediatric drug card straight tactic”is the ancient Chinese pediatric doctors Qian Yi pediatric masterpiece,is an important treature pediatrics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Pediatric drug card straight tactic”literature of the governing law ,all aspects elaborated Qian fill law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Doctors later fill method.   【Key words】Pediatric drug card straight tactic; Qian Yi; fill method   钱乙,字仲阳,生活于公元 1037~1119年间,山东州 (今山东省郓城东平 )人,钱乙行医40年,积攒了丰富的临床心得,为小儿科前进与升华作出了杰出奉献,故被誉为“儿科之圣”。他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世界上保存最早的、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体系较为完整的儿科学专书[1]。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五脏辨证理论体系,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立新法、创新方,对后人影响极大,是中医儿科发展史上的楷模。补法为《小儿药证直诀》常用之法。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钱乙在治疗上推崇以“柔、润”为准则,顾护小儿正气,反对痛击大下,中病即止,勿伤脾胃。钱乙主要将补法应用于伤风吐泻、疳证、慢惊风及咳嗽等四方面。遣方投药寒温适宜,补泻并用,扶正祛邪顾全,以柔养脏腑为本,至今指导临床运用,其中对补法的运用尤为精到,现整理阐述如下。   1.补脾止泻法   钱乙认为小儿疾病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对脾胃病证的论述相当精辟,强调后天 脾胃的病因病机及在治疗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为后世脾胃学说开创了先河[3]。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生变证。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易伤脾胃,发生吐泻,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形成脾虚泄泻。伤风吐泻的病因,“吐沫,泻青白色,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睡露睛,此伤风荏苒轻怯,因成吐泻,当补脾后发散。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证,多病于春冬也”。多次强调“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4],当患儿出现疲倦、嗜睡,食欲减退、吐呕,身冷时,就需考虑存在伤风吐泻的可能。针对脾虚,不同于习医所采用的大剂量黄芪、人参大补脾胃法,钱乙认为应以温药和之。益黄散为其主方,方中用陈皮、丁香、柯子、青皮、甘草4味药,陈皮补气健脾,柯子涩肠止泻,达到标本兼治之效,且用药平和,体现了钱乙用药寒温适度,攻补兼施的特点,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由此可见,钱氏对儿科疾病的论治中始终贯穿了脾胃调治的重要性,定立清、补的治疗法则,对后世的脾胃学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   2.补虚消疳法   钱乙认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且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   病……故小儿之脏腑娇嫩,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明确指出小儿疳积根本病因在于脾胃虚弱亡津液,小儿脾常不足,若脾失健运,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则形成诸疳证。且为虚实夹杂之病,以虚证为主。治疗以补虚为主,补法在疳积中应用广泛,钱乙提出以五脏分类疳证,分为肝疳、心疳、脾疳、肾疳、筋疳、肺疳、骨疳,且各疳证均有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如文中所言“肝疳,白膜遮睛,当补肝,地黄散主之。心疳,面黄夹赤,身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