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之教育目的.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之教育目的

一位高中教师的心声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时时觉得自己的双手沾满的竟然是血、青春的热血。我的双手在捧出一个个大学生的同时扼杀了多少艺术家、文学家、优秀的技师和匠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制作零件毛坯。而凡是生命就一定具有“不可重复”和“不能替代”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学生,更加不应该努力去培养出一模一样的社会零件。可是现在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老师在做什么呢? 每次我带高三毕业班,都无奈地对学生们说:“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受学校的委托、家长的鼓励、社会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学招生的标准来加工你们,或者说得可恶一点,就是来摧残你们,希望通过一年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能有一个预期的结果。”每一次我都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说这番话,什么时候可以不说啊!时常想我们是为祖国培养建设国家的接班人,还是仅仅为学校培养大学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吗? ——周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实施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命令颁布施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自身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畴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1)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 (2)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二)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1.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本能的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在于培养“人” 2.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等 主要观点: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教育只有社会目的,没有个人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一起社会功能加以衡量 二、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1. 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社会主义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民主斗争服务。” 2.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3.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4.1978年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中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同年的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6.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