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住院患者梅毒血清抗体阳性154例统计研究
住院患者梅毒血清抗体阳性154例统计研究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不断加重,2007年底,我国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7.61/10万,高于同期美国梅毒报告发病率13.7/10万[1],鉴于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2],从住院患者中发现的梅毒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就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中因梅毒血清抗体(TPPA、RPR)阳性,请皮肤科会诊的病例,作一统计分析,以寻找其中的特点、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科的会诊记录,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性别、科别、年龄、TPPA及RPR阳性例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梅毒血清抗体阳性的分布情况,男96例,女58例,男女之比1.66∶1;临床各科室均发现梅毒血清抗体阳性患者,其中手术科室55例,非手术科室99例,两者之比1∶1.8;年龄最小的1天,最大的84岁,平均年龄55.7岁。TPPA阳性152例,其中合并RPR阳性的43例;TPPA阴性,RPR阳性的2例。
3 讨论
梅毒感染后,体内能产生两种抗体,一类是针对梅毒螺旋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即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另一类是具有抗体性质的反应素。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两种方法均可出现假阳性[3],诊断则需要依赖临床症状及多次血清试验的结果才能确定。154例梅毒血清抗体阳性中,2例RPR阳性,其中1例为16岁女孩,无性交史,4年前因结节性多动脉炎,查TPPA阴性,RPR1∶2,后多次复查,TPPA均阴性,但RPR一直阳性,考虑RPR阳性与原发病有关;另一例为55岁女患,无不洁性接触史,无手术输血史,无外阴破溃史,入院查TPPA阴性,但RPR原倍阳性,亦考虑与原发病有关,而不能诊断梅毒。152例TPPA阳性患者中27人既往曾发现梅毒血清抗体阳性,并已系统治疗,其中24人RPR现转阴;其余125人先前未知梅毒血清抗体阳性,未治疗,其中40例RPR阳性,最高为1∶128,结合患者病史、皮疹及检验结果,最终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2例,一期梅毒2例(均为80余岁老年男患);二期梅毒4例(2名年轻男患、1名中年男患及1名中年女患);神经梅毒3例(均为中老年男患)。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的母亲曾患梅毒,未系统治疗,怀孕期间未能全面检查,导致梅毒的胎盘传播。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多发生于性活跃人群,针对老年人群性病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比较少[4],主要是部分空巢老人因心灵孤寂,与保姆或失足妇女发生关系而获得,经追问以上两名80余岁老年男患均有冶游史,根据病程、皮疹及检验结果,可以明确诊断一期梅毒。二期梅毒4名患者中,2人有冶游史,其余2人考虑从配偶处获得。3名神经梅毒患者均有冶游史,但是没有一期、二期梅毒症状,直接进入三期。大部分梅毒患者是隐性梅毒患者,有学者认为此现象的发生可能由于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导致梅毒临床体征变得隐匿而不典型,亚治疗量抗生素改变了梅毒的自然病程[5]。梅毒对人的健康有极大危害,需要正规合理治疗,但是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分析总结经验如下:①加大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教力度,使个人加强性防护意识;②加强孕前检查,避免产下先天梅毒患儿;③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减少高危性行为;④规避医疗风险,入院常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⑤结合病史、皮疹、化验检查,作出合理诊断,避免医疗纠纷;⑥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隐匿梅毒临床体征,延误病情;⑦对隐性梅毒患者系统治疗,避免发生晚期梅毒。
参考文献
[1] Disease Surveillance,2007,Syphilis,United States CDC /std/stats07/syphilis.htm
[2] 龚向东,叶顺章,张君炎,等.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3):178-182
[3] 周萍.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检测结果比较[J].淮海医药,2005,23(1) : 27
[4] Bodley-tickell AT O low okure B,Bhadur S,et al.Trends in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other than HIV) in older people: analysis of data from an enhanced surveillance system[J].Sex Transm Infect,2008,84:312-317
[5] 李军,王林娜,郑和义,等.1125例梅毒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2):185-189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