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语翻译影响.docVIP

中西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语翻译影响.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语翻译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语翻译影响摘要:称谓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语言都有包含其特定文化内涵的称谓语体系。英汉称谓语体系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其根源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展示了中英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方面的不同,进而归纳出几点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 文化差异 翻译 一、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及其具体表现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而称谓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通常根据普通成人的交往关系和使用习惯及语义特征将人际称谓分为四类,即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及指代称谓。其中亲属称谓是表示互相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的名称,其归属地位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受各自传统文化影响的迹象特别明显。现就从四个方面分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 1.中国传统文化中宗亲关系复杂,亲属称谓语讲辈分;西方文化中宗亲观念淡薄,称呼随意亲切。 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族制度,同性宗族大家庭是基本单位,同族内部成员十分重视血缘宗亲关系。在这种传统的大家族中,血亲分为“九族”,指本人上四代长辈和下四代晚辈,其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如需再细分,则成为更加复杂,“孙”一级的称谓竟达到六代之多——孙、曾孙(重孙)、玄孙(灰孙)、来孙、仍孙、云孙等。而英语中与汉语相对的只有祖孙三代的称谓词,如要表示曾祖、高祖或曾孙、玄孙辈,则只能用形容词great或great的重叠使用,即:great grandfather(曾祖),great great grandfather(高祖)。 西方社会虽然也经历过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制度,存在过封建宗法关系,但家庭成员居住较分散,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家庭内部子女,一旦成年就自立门户、各自谋生。人们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在这种核心家庭中,血缘观念较淡薄,亲属关系相对松散。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相互直呼其名,一是亲热随和,甚至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都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传统文化论辈分,和长辈交谈时都必须使用恰当的称谓,这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这无疑给汉英互译带来一定的困难。 2.汉语亲属称谓语分类精细,长幼有序;西方亲属称谓语分类粗疏,指称含混 汉语中同胞兄弟姐妹,称谓分明,以示长幼。而英语中的brother可表示“哥哥”和“弟弟”,sister可表示“姐姐”和“妹妹”,uncle 表“伯伯”、“叔叔”,aunt可表“伯母”、“婶母”。如: (1)“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走就想回来了?”(鲁迅《故乡》) “Uncle, when shall we go back?” “Go back? Do you mean that before youve left you want to go back?” My Old Home 汉语称谓语中常使用排行字表示长幼,如“伯、仲、叔、季”等,自周秦时代就已开始使用,且沿用至今;常见的是用数字表示排行,如“大哥”、“二弟”、“三姨”、“四姑”等,而英语中没有这种习惯,如: 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鲁迅:《社戏》) He asked, “A big boat? Hasnt Eighth Granduncle’s ferry-boat come back?” Village Opera 3.汉语亲属称谓重性别,男女分别;英语亲属称谓语无此特点 汉语称谓语的性别特征明显,男女分明;而英语中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只使用一个称谓,即cousin,既不分父系、母系,也不分年龄和性别,表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八个称谓语。如: (2)“是我的堂兄和他的小儿子。……”(鲁迅《孤独者》) My cousin and his son…” The Misanthrope 4.汉语亲属称谓语分血缘,内外有别;英语亲属称谓语无此特点 汉语亲属关系分两类,一类是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另一类是姻亲,指有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血亲和姻亲分属于两个不同血统,不同宗族。在汉语称谓中表现为内外有别,泾渭分明;男有其宗,女有其族,相关的亲属称谓语也分为“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俗称内亲和外亲。英美社会无这种浓厚的宗族观念,相应的亲属称谓语也不分血亲、姻亲称谓语,二者笼而统之,合二为一。如: (2)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鲁迅《社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