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五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五法

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五法【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44-02 一天,与学生闲聊时,一个女生快言快语地说:“谭老师,昨天您那一节语文课真让我收获不浅,不但让我看到了个大、色艳、子满的石榴,还让我尝到了它那沁人心脾的甜酸味道,从视觉到味觉,再到心灵深处的感悟,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榴,真不愧是夏天的心脏啊!”这位女生的几句肺腑之言让我陷入了沉思。上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石榴》这一课时,我想,我们本地虽有石榴,但都是个子小小的,并不起眼,味道也不是很好,甚至很多石榴是栽来观赏的,真正要吃到好吃的石榴,只好到超市购买。石榴的价格虽不是很贵,但超市里也不常有卖。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特意到超市买石榴吃,那更是稀罕事。所以,上课前的一天,我跑到市区超市挑了两个石榴,以备上课时使用。没想到这样的准备却让学生如饮甘露。原来,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啊!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知创设情境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并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以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五种常用方法。 一、用实物创设情境 一个直观可感的实物能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如果是稀罕的实物,更令学生们兴奋不已、赞不绝口,从而更专注于课堂,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上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一课时,我准备了一盒熟透的草莓,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请学生们说说自己对草莓的印象。有的学生说:“它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吃了,让人回味无穷。”有的学生说:“它的颜色很诱人,由青色变粉红色,再由粉红色变成深红色。”有的学生说:“它的形状像一颗火红的心。”我导入道:“同学们的感受真不错,那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笔下的草莓是仅仅停留在它的味道、颜色、形状和气味上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草莓》一文。”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开始阅读了。之后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很快感悟出文中写草莓的用意,其中一个小组代表说:“本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作者对季节的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流年似水,青春不再,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你看,草莓深红的颜色不正代表旺盛的生命吗?它的清香不正代表我们的青春气息吗?它的形状不正代表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吗?我们觉得作家真会捕捉事物的特点来描写!” 通过实物观察导入新课,再与课文比照着阅读理解,这样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可感,使隐含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学生就在比较的渐变中更容易深入课文,了解课文,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用乐曲创设情境 一首美妙的乐曲令人陶醉,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语文课上,根据情景插入或高亢或婉转的曲子,会使课堂增色不少。 有一次,我上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走近教室时,我便哼起了歌曲《但愿人长久》。在走过教室的窗户时,特意提高音量,霎时,学生们的眼光齐刷刷地看了过来,我走到讲台,学生们的掌声四起,有的学生说:“老师,再来一首。”有的学生说:“老师,干脆教我们唱歌吧!”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后,声情并茂地说:“谁知道刚才老师唱的是哪一首歌?”学生们齐声说:“《但愿人长久》。”“谁懂这首歌的歌词?”我继续问。文娱委员高高举起了手,把歌词背了一遍,其他学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谁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位名家的手笔?”学生齐声回答:“宋朝苏轼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就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引入了新课。 这节课,学生精神饱满,神色飞扬,听课情绪高昂。他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打着拍子反复哼唱这首词,很快就领会了词的意境,也在哼唱中,背出了这首词。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教学魅力,学生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并且学得有滋有味。 三、用图画创设情境 一幅有韵味的图画,让人看了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中,以画激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学完课文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图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上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我首先用幻灯片投影了一幅图画,让学生们观察后说出图中的景物。两分钟后,学生小李站起来说:“画中那棵树缠满了藤蔓,树顶上飞来了一只鸟,远处的小道上,一个人正骑在一匹瘦马上缓缓前行,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孤独。”平时勤学好问的小丹接着说:“在古道边有一条汩汩流动的小溪,小溪上横跨着一条小桥,桥那边有一户人家,人家的屋顶上炊烟袅袅,整个画面的色彩都是枯黄的,那棵树没有生气,藤蔓也没有绿叶,是悲秋吧!”我鼓励道:“你瞧!同学们观察得多仔细,请大家一起来品读元朝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想一想,你们从画中领略到了文中的哪些内容?为什么最后要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