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l6卷第2期 纤 维 素 科 学 与 技 术 、,01.16 No.2 2008年6月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2008 文章编号:1004·8405(2008)02·0066·07 微生物纤维素结合域的研究及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郑小玲, 林陈水 (浙江工业大学 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2) 摘 要:概述了微生物纤维素结合域的来源、分类及作用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微生 物纤维素结合域在亲和层析、细胞固定化、诊断学、蛋白质工程、靶向定位及体内 细胞壁修饰等领域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纤维素结合域;生物应用;亲和层析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 40年代末,有科学家提出微晶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最初阶段与一不溶性 C· 末片段有关。该片段对纤维素结构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而且能使底物接近酶。此片段于 1986年及1988年先后在里氏木霉(z reesei)和粪肥纤维单胞菌(C.fimi)中被证实,命名 为纤维素结合域 (cellulose.binding domain,CBD)。CBD一般在肽链N端或C端,其功能 是将相邻的催化结构域固定到晶体纤维素底物上。 CBD易从酶中蛋白水解,所以可通过限制性蛋白水解作用获得。Cl—Cx模型提出40年 之后,第一个C1部分从产纤维二糖梭菌(C cellulovorans)和粪肥纤维单胞菌(C.fimi)中 获得。迄今为止,许多 CBD的结构和生化功能都已经被揭晓。CBDs(cellulose-binding domains)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 深入,CBDs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也处在迅速发展中。 l微生物CBD的来源、分类及作用机理 微生物CBD存在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种群中,其中以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较 多。具有微生物CBD的细菌分三大类群:(1)厌氧发酵型:芽孢梭菌属(Clostridium)、牛 黄瘤胃球菌属 (Ruminococcus)、白色瘤胃球菌 (Ruminococcusalbus)、产琥珀酸拟杆菌 (丑 succinogene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 (Fibrnbactersuccinogenes)、溶纤维菌 ( .fibrisolvens)、 热纤梭菌 (C thermocellum)、解纤维梭菌 (C cellulolyticum)、假单孢菌 ( cellulosa);(2) 好氧型:粪肥纤维单胞菌(C励T 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 发酵单胞菌(Zymomonas)、混合纤维弧菌(Cellvibrimixtus):(3)好氧滑动菌,如噬胞菌属 (Cytophaga)。真菌最常见的有木霉属 (Trichoderma)、曲霉属 (Aspergillus)等。微生物 CBD一般存在于纤维素酶中,但在几种降解多糖的酶中也发现了CBDs,如C thermocellum 的木聚糖酶ll】, funiculosum的酯酶l2J, cellulosa的果胶酶l3J。细菌纤维素酶是多酶复合 体系,可分为内切葡聚糖酶(Celia)、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Cex)、3-葡萄糖苷酶(BG) 收稿日期:2007-10-16 ·通讯作者 gene@~ut.edu.ca 作者简介;郑小玲 (1983~),女,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蛋白工程的研究。 第2期 郑小玲等:微生物纤维索结合域的研究及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67 三大类。 目前已发现四十多种不同的CBD。根据氨基酸序列、结合专一性及结构的差异,CBDs 可分为14个不同的家族。家族V和家族Ⅷ各只有一个成员,家族I,Ⅱ,Ⅲ有四十至四十 几个成员。CBDs含有30~180个氨基酸,在同种蛋白质中以单个、成对或者三个区域的形 式存在,一般出现在蛋白质C或N末端,偶尔也存在于多肽链中间。微晶照相术和核磁共 振已经测定出CBD家族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