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 年第 总152 期4 期 史学史研究 No. 4, 2013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152《三朝北盟会编》引书数量及相关问题 汤 勤 福 ( 上海师范大学 古籍所,上海 200234) [摘 要]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引书数量,至清代有200 余种和196 种两种不同说 法。传世的《书目》不是徐梦莘“手定书目”,现在所见《书目》是后人所编。现代学者在 统计引书数量时也将奏章、札子、书信、序文等单篇文章计算在内,导致统计结果错误。同 时还存在统计方式错误,大量脱漏单篇文章、“金国诸录”数量错误、载录作者姓氏错误及 其他错误,因此导致统计数量出现重大偏差。若排除奏章等单篇文章,《三朝北盟会编》 明确书名者共 135 种,其中杂史、笔记、杂著 103 种,《诗选》1 种,实录 2 种,图经 1 种,行 状 10 种,家传 8 种,神道碑和墓志 10 种。 [关键词]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引书 数量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32(2013) 04-0099-10 《三朝北盟会编》( 下简称《会编》)共250 卷,南宋著名史家徐梦莘(1126 ~ 1207 年) 所撰。《会 编》始修于何时不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年),其时徐氏已经69 岁了 。 有关《会编》的研究成果颇多,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陈乐素《< 三朝北盟会 编> 考 、王德毅《三朝北盟会编出版前言 、邓广铭、刘浦江《< 三朝北盟会编> 研究 ③等 ① ② 》 》 》 。 一、《会编》引书数量之谜 《会编》究竟引书多少种? 至清乾隆修成《四库全书》为止,除徐梦莘本人外,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是“二百余种”,一 是“一百九十六种 。这究竟是谁对谁错? ④ ” 我们先从头说起。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自序》中曾说:“据所闻见笔而为记录者无虑数 百家。然各有所同异,事有疑信,深惧日月寖久,是非混淆;臣子大节,邪正莫辨;一介忠款,湮没不 传。于是取诸家所说及诏、敕、诰、书、疏、奏议、记传、行实、碑志、文集、杂著,事涉北盟者,悉取铨次 ……总名曰《三朝北盟集编 ⑤,然其未说明究竟取“所闻见”“数百家”中的多少种,是一种较 》” [收稿日期] 2013-07-15 [作者简介] 汤勤福,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宋笔记》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04)阶段性成果 。 ① 原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第二、第三分(1935 年、1936 年),收入氏著《求是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本 论文依据《求是集》所刊 。 ② 王德毅《三朝北盟会编出版前言》,《三朝北盟会编》,台湾大化书局1977 年版 。 ③ 邓广铭、刘浦江:《< 三朝北盟会编> 研究》,《文献》1998 年第1 期 。 ④ 大多数中国史学史著作都依这两种数字,笔者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亦受此影响,显然也是错误的 。 ⑤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序》,《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3 页 。 99 《三朝北盟会编》引书数量及相关问题 “虚”的表述方式,因而可以存而不论 。 最早明确表述引书数量的是宋人楼钥为徐梦莘作的墓志,楼氏称徐梦莘“自念生长兵间,欲得 尽见事之始末,宦游四方,收罗野史及他文书,多至二百余家,为编年之体,会稡成书,传闻异辞者, 又从而订正之,号《三朝北盟集编 ①,然对200 余家“野史及他文书”语焉不详。这是“二百余种 》” ” 的源头。四库馆臣则称是书“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章、记序、碑志,登载靡遗……所引书一 百二种,杂考私书八十四种,金国诸录十种,共一百九十六种,而文集之类尚不数焉 ②这是“一百 。” 九十六种”“奠基者 。那么,这两种观点的根据何在? 是否正确? 这就需要从《会编》流传情况 ③ ” 来加以考虑 。 《会编》流传情况大致是清楚的。按照邓广铭、刘浦江两先生的研究,《会编》原有徐氏祖传本 和实录院抄本,但徐氏祖传本已在元朝亡佚,现传之本均为实录院抄本系统 。据《中国古籍善本 ④ 书目》记载,现传世明抄本12 种⑤,清抄本19 种 。明本最佳者是清人季振宜所藏明代抄本,陈乐 ⑥ 素曾对此本前60 卷进行过校勘,认为可能直接抄自宋本。另有清光绪四年袁祖安木活印本⑦,该 本校勘粗糙,排印错误较多,后演化为1939 年海天书店出版的活字本,台湾1979 年出版的大化书 店本即是此本 ⑧ 。 清抄本中有一种则经吴城(鸥亭)、朱文藻(映漘)、江声(艮庭)、彭元瑞(文勤)等人校勘后,乾 隆年间成为四库全书校勘底本 。然四库馆臣改窜较多,故此本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