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荫榆-活在大师阴影里悲剧女校长
杨荫榆:活在大师阴影里悲剧女校长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教育家,杨荫榆原本是一个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主动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竭力投身女子教育事业的新女性,虽然在“女师大风波”中犯下若干错误,但在鲁迅、徐志摩、许广平等的著作中,她却被描写成面目可憎的“独裁家”“恶帮凶”“拟寡妇”,成为困扰她一辈子的梦魇,甚至一度湮灭了其晚年反抗日军暴行而壮烈身亡的义举。这,既是她的悲剧,也是属于一个时代知识女性的悲剧
杨绛:性格怪僻的姑母
1884年,杨荫榆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也吃穿不愁。最为重要的是,杨的父母对于教育子女颇为用心,一共生育6个孩子,除长子在军校试炮时失事、长女出嫁后不久因病去世外,其余4人中有3人出国留学,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
杨荫榆的二哥杨荫杭,曾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律师,还担任过上海《申报》社副编辑长等职务。他的女儿,即中国著名文学家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对杨荫榆的一生有着详实的记述
文初,杨绛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也许正因为我和她感情冷漠,我对她的了解倒比较客观。我且尽力追忆,试图为她留下一点比较真实的形象。”
杨绛对杨荫榆被父母包办的那段不幸婚姻,作了如下描述:“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窝,她不令人感到美,可是也不能算丑。即使她是个丑女儿,也不该把她嫁给一个低能的大少爷。当然,定亲的时候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的底细。据我父亲的形容,那位姑爷老嘻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
那时,杨荫榆还不到18岁,她对这段婚姻感到绝望,一次次逃回家中,哀求父母退回婚事,可母亲看重门当户对,坚决不允许。厉害的婆婆,就一次次抬着轿子来接,硬是把她带了回去。最终,杨荫榆不堪忍受,?c夫家彻底决裂,她也因此被人冠以“灭门妇”的恶名,意指没有给那个低能儿留下子嗣,让人家族灭门。失败的婚姻,是造成杨荫榆孤僻、执拗性格的重要原因,自此一生她再也没有涉足恋爱和婚姻
1902年,杨荫杭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来,在无锡创立理化会,据说是当时最早有男女同堂学习的学校,以补习英语和理化为主。当时,家境稍好的女子出行都要坐轿子,不敢抛头露面,而杨荫榆和二姐一起每天步行上学,开了风气之先
后来,杨荫榆在二哥的资助下,先后在苏州景海女中、上海务本女中读书,考试成绩常常名列前茅。1907年,她通过了江宁学务公所举办的公费留学考试,远赴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茶水女子大学的前身)理化博物科学习,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还获得了一枚别针作为奖章
1913年,杨荫榆学成回国,担任设在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同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翌年,调至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主任,并兼任理化教授
当时,杨绛在女高师附小上一年级,她回忆有一次在饭堂吃饭,姑母带来宾参观,特地提醒她饭碗前掉了好些米粒儿,杨绛就赶紧拣在嘴里吃了,引得一众小朋友纷纷效仿,杨荫榆每当忆及此事都乐不可支。杨绛评价说:“那时候的三姑母还一点不怪僻。”这一句话埋下伏笔,恰恰是为了说明日后杨荫榆一步步变得怪僻异常,让亲人难以亲近
徐志摩:严厉戆直的学监
1918年,教育部在国立大学中挑选优秀教师到美国留学深造,杨荫榆和朱家韩、邓萃英等7名教育家幸运入选。当年4月,杨绛去火车站送别姑母,看到月台上站着好些个大学生,除了几个人在大声哭泣,还有一些人在默默流泪,纷纷向她赠送礼品。杨荫榆也频频挥手,频频拭泪
杨绛对比杨荫榆后来的遭遇,说道:“我现在回头看,那天也许是我三姑母生平最得意、最可骄傲的一天。她是出国求深造,学成归来,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她还有许多喜欢她的人为她依依惜别。”
杨荫榆这次是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教育学,同船赴美的还有她的侄女杨保康,以及著名诗人徐志摩。徐志摩写有《留美日记》,内中有一些关于杨荫榆的记录,让我们得以管窥她的留学生活
1919年9月18日,徐志摩的日记中有一段关于杨保康的描述,但主要是为了影射杨荫榆:“保康直直落落,本来也不至于讨厌,无如受了他(当时无论男女,第三人称均使用“他”――笔者注)姑母的影响,连着中国女人通有的劣性(后天的),结晶成了一股奇形怪相。说他笨,倒不是笨;说他傻,也不是傻,总之是毒气太深,依止过欠……”徐志摩恶狠狠地批判了杨荫榆的后天劣性,甚至连侄女的种种不佳表现,都归咎其身,可见徐氏对其十分厌恶
徐志摩在日记中,把同批留学的10位姑娘,依次点评了一遍,最后点评的正是杨荫榆。他首先挪揄了她的年龄,认为时年35岁的她已经不能称为“杨小姐”,最多称之为“杨大姐”,因为她是“老小姐”,婚姻状况是离婚或者退婚(不悉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