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新生——论世纪之交抗战作品英雄形象的塑造.pdfVIP

英雄新生——论世纪之交抗战作品英雄形象的塑造.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雄新生——论世纪之交抗战作品英雄形象的塑造论文

引言 1 一、英雄的鲜花“别样”红 3 1、英雄谱中的新面孔 3 2 、拂去历史的尘埃 7 3、卑微的出身与民族的血性 11 二、神话的消解 13 1、文化语境的变迁 14 2 、观众审美诉求的影响和英雄理念的更新 16 3、捍卫“人性”的呼唤和普世情怀的展望 17 三、走下神坛之后的反思 19 1、英雄形象嬗变中的不足 19 2 、文学的底线:尊重历史 20 3、人性——永恒的温暖 22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7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9 致谢 30 英雄新生 ——论世纪之交抗战作品英雄形象的塑造 引言 回眸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神圣而惨烈的抗日战争无疑是其中最令人荡气回肠而又 浓墨重彩的一页。为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抗战,既书写了中华民族最为灿烂辉煌的 篇章,也铭刻着中国人民难以释怀的心灵痛苦与精神创伤。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以 文学的方式记录这段血火交织的岁月,再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意志与浴火涅磐的新生, 留下民族苦难与荣光的艺术档案,是文学不应回避也无法推脱的担当。因此,抗日战争是 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任时光荏苒,却历久弥新。 纵观20 世纪30 年代至90 年代初期抗战题材作品的创作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粗略的 勾勒出这一时段抗战文学的大致轮廓,尤为清晰地凸显出作品中英雄形象塑造的嬗变轨 迹:30 年代以“东北作家群”为代表,最早发出了我们这个民族争取解放的文学呐喊——李 辉英的《万宝山》、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 原》、罗峰的《第七个坑》等,真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血腥残暴的奴役,描写 了东北人民“生的艰难与死的挣扎”的不屈斗争,其主要形象更多带有基于民族情感而战 斗的自发倾向与浓厚的民间色彩。30 年代后期至40 年代初,抗战全面爆发,救亡图存是 时代的最强音,民族危机之际,文学再一次彰显了其积极参与并推动历史发展与时代前进 的功用价值,作家焕发了发高昂的抗战热情,鼓舞民众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呼应了时 代的战斗要求,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反抗的民族精神。街头剧《三 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姚雪垠的《差 “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 丘东平的《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塑造了这一时期的抗战英雄的 “群像”。 大多作品以抗战救国为主题,洋溢着激奋的英雄主义基调。新中国成立后的 “十七年”文 学时期,抗战英雄形象的塑造由于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被深深拘囿于政治话语规划 的范围内,英雄的塑造呈现单一化的倾向,人物性格扁平,“高、大、全”模式愈来愈明 显。《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苦菜花》、《敌后武工队》等都是这一时期涌现的优秀 长篇抗战作品。在历经了 “十年文革”的浩劫后,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伴随着改革开 放的春风,并在国门洞开后争相涌入的各种思潮影响下,开始了复苏、深化、开拓创新的 发展过程。以 80 年代中期莫言的 “红高粱家族”为代表,作家以崭新的视角回望过去、 诠释历史,正视 “英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英雄;英雄是人不是神”的问题,关注英雄自 身的个性塑造和呼唤真实的英雄。进入到 90 年代,受市场文化和商业语境的影响,文学 与影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批抗战作品因搬上荧屏而为更多读者所关注。这一时期的抗 战文学作品进一步深化了 “英雄是人”的主题,深层地剖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1 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世纪之交,抗战英雄形象的塑造也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化的趋向,无 论是在题材领域的拓展,还是在主题深度的挖掘上,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因而一幅 幅迥异于传统而摇曳多姿、生动鲜明的抗战英雄形象,丰富了中国抗战文学的人物画廊。 新世纪之交产生的大量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对英雄形象的重塑进行了突破和创新,重 新述写了抗战时期那段 “激情燃烧的岁月”,张扬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敢于 “亮剑”的英 雄精神,再现特定 “历史的天空”中的战火硝烟,不仅成为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 也拓展了英雄塑造的审美空间,更是以许多迥异于传统审美经验的 “另类”英雄形象给人 们新的艺术冲击与审美震撼,也提醒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对英雄进行认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