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在家长的呵护中丧失.docVIP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在家长的呵护中丧失.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在家长的呵护中丧失 (原创):心海导航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家庭,从“爱”的角度讲,孩子生而逢时,他们是幸运的,有很多爱的温情萦绕在身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又是不幸的,在众多的呵护中,从小应该培养的好习惯缺失了应有的温床。在家庭中孩子处于中心位置,家长有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惟恐孩子受屈,形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家庭环境,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耍性子、生闷气。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具备科学的家教知识,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良好的道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这也是家长义不容辞又神圣的职责。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会剥夺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孩子一出生,就在不断成长中,每天都在变,新的东西不断出现,俗语说:“3岁看大,7岁看老”, 因为7岁时,人脑发育已完成90%,这时候的父母就应该理性地知道,自己在呵护中退一步,孩子就会在好习惯中进一步,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法则。根据多年不断矫治孩子不良习惯的工作经验,对孩子形成好习惯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呵护一般有以下几种,即完全溺爱型呵护、不到位的打骂型呵护、无可奈何的放任型呵护,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重智轻德”。 1、完全溺爱型呵护: 孩子从小到上幼儿园,不会穿衣穿袜子、不会整理散落一地的玩具,甚至鞋带开了拌个跟头,也是哭着找老师去告“鞋带儿”的状;读了小学,接送、生活、被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至、井井有条,因为学校没有蹲便设施,就憋着忍着回家再痛快;好不容易读了中学,生活依然不能自理,孩子前脚走出家门,后脚就会有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外公或外婆追出来喊:“你忘记这个了,你忘记那个了……”转身就是一副无奈的表情,还自言自语:“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什么时候才能不让大人操心嗷!?”;考上大学,一家三代人高兴极了,背着的、扛着的(生活用品,就缺锅碗瓢勺了),浩浩荡荡、你拥我簇、千叮咛、万嘱咐;大学毕业了,就业的烦恼又堵心头,送礼求人托关系,好职业不容易找,赖职业太丢人,不好不赖的孩子又不满意,这种无私奉献式的呵护,直到老人蹬腿都无法闭眼。不要觉着上面所谈是威言耸听,现实是,社会上为找工作而流浪的青年已不再少数。作为教育机构,为了培养拥有爱心和耐心的教师队伍,我们招聘过不少青年教师,来应聘的都拿着本科、专科毕业证书,试聘不了几天,一些“大小姐”、“公子哥”的心态就暴露无疑,仿佛不是他(她)应付出爱心照顾学生,而是管理者和孩子们应该对他(她)付出更多的照顾。当然,这些孩子已长大成人,并且拿到了学历,是不幸中的万幸,可那些领着孩子找到我们面带一副愁容,更加让我们痛心。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把电话放在孩子枕头边,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就会把床底睡穿,一谈及孩子睡懒觉的问题就滔滔不绝,显得无可奈何。我耐心的提出一种方法,让她早晨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迟到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不要着急,要用平静地口气告诉孩子:宝贝儿你长大了,今后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家长一听就急了:“孩子迟到了怎么办?老师批评俺怎么办?……”家长那么多的怎么办,听的我一头雾水,也只好耐下心来,平静的对她说:“现在解决的不是孩子迟到了怎么办,而是取消孩子的依赖心理,让他承当应该承担的责任,使他变的自立、自爱、自信,从此使他不会迟到。” 另一位家长领着读二年级的小女孩,说孩子厌食、偏食,后来从胖墩墩的女孩口中得知,爷爷中午、下午接的时候,每次都为她买5元的鸡肉条,我揭开谜底,家长一听就急了:“我给老爷子说过好多次,可他就是不听怎么办?!” 我极度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说出的话严肃而认真:“爷爷真的不为孩子买鸡肉条,不为孩子买零食,他怕你这位当儿熄的不高兴怎么办?!”这位女孩的妈妈听后就笑了,笑的那么自豪,笑的那么坦然,不知为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坦然而自豪的笑,我怎么也笑不起来,可怜、可叹、可悲之情油然而生。 还有一位家长,带着读一年级的儿子找到我,这孩子多动,贪玩儿,在学校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家庭作业完成困难,尤其不听家长的话,妈妈的赏识、诱劝、唠叨就象刮大风,在脑子里不留一丝痕迹。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我发现这位母亲又是个典型的溺爱标兵,他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和管教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孩子上幼儿园了,她依然像照顾婴儿一般嘤声燕语地对孩子说话,小家伙在幼儿园又蹦、又跳、又打闹,就是不学习,不写字,做事随心所欲,幼儿园老师管不了,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