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从实用到纯艺术书写的笔墨创新.docVIP

西周金文从实用到纯艺术书写的笔墨创新.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周金文从实用到纯艺术书写的笔墨创新.doc

西周金文从实用到纯艺术书写的笔墨创新   摘 要:本文以西周金文(图表式)经典为对象,探寻西周金文的早、中、晚三期实用文字风格的艺术魅力;探究当代人在清人研究书写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挖掘金文艺术的主体精神和特色,在创作中表现书写性的审美意蕴,思索金文艺术的传承与再创新。   关键词:西周金文;实用文字;应用转型;笔墨创新;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nnovation of Jin Characters from Utility to Pure Art   XING Qiu-gui      一、西周金文的盛况回溯      (一)三期金文风格   中国的古文字,是人类文明史初期最为辉煌的明珠,是国之瑰宝,是世界古文化遗产中的奇葩。金文是古文字中的一种表现形态,纵跨商周至春秋战国。在金文发展的千年社会中,西周金文最为鼎盛。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实用文字,称吉金文字,因钟鼎是最为重要的器物,古人以钟鼎作为青铜器的代称,又被称为钟鼎文。   根据陈梦家先生对西周时代的青铜器铭文划分,他把西周金文断代标准分为三期:西周初期(武、成、康、昭各王),中期(穆、恭、懿、孝、夷各王),晚期(厉、宣、幽各王)。笔者根据陈氏的断代划分,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十八篇金文作为范例,用图表形式,可直观地分析西周早、中、晚三期金文的风格。      表内所列举的三期金文,早期铭文带有商代遗风;中期长篇铭文,文字造形逐渐形成西周玉箸体风格;晚期厉王和宣王时期风格独特、典型,也最能代表鼎盛时期,如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铭文最长的《毛公鼎》,实可相当一篇《尚书》。西周时期的长铭《大盂鼎》、《史墙盘》、《大克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是被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周人们刻纪功烈,颂扬祖德,传遗子孙永宝而特为制器,是实用文字型艺术。其书写端严,长篇钜制,典重朴茂。   从西周所铸的青铜器来看,长篇铭文的文字最为丰富多彩。铜器铭文铸出后一般都在铸铜器的器皿某一位置上铸字,并且字铸好后还容易看到,便于阅读。故长篇铭文多集中在鼎、簋、盘、盂的内底上。前图表所例的十八篇代表性铸造金文,各呈姿态,各自展示出不同美的内涵,尤其是“四大长铭”《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从不同方面,代表了浩翰金文中最具典型的独特风格,也是后人学习金文的经典之作。      (二)透过铸造过程看吉金文字的风格特征   金文是先民的直接手迹和商周活动的最真实史料记载。铸造一件铜器铭文,按郭宝均先生考古推测作法是“先照刻铭地方,制一同凹度的泥片,由善书的书史,以朱墨书之,契刀刻之,俟于反印在内范上成阳文,再浇铸成阴文,此例极多,也有以骨锥反划在泥内范上成阴文,铸成就成阳文了(此例极少)。因之,这时铭文的书法,我们称之为波捺体,传到西周更为提高,为后世好书者所崇尚,别称钟鼎体”。①西周金文发展到了中、晚期,铸造的书体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大概是用粗骨锥在泥片上画的,由阴文翻为内范(阳文),再转为阴文,所以笔画无波捺,两端平齐,书法家称之为‘玉箸’。字体间架,亦较自然,不似波捺的端严谨持。这时铭体,还有另一特点,即书写时不惟注意竖贯,兼顾及横平,有的还一成方格,以范围字体的过于参差,这也形成此时铭文的特点。所以就书体说,我们称之为玉箸期”②。由此得知西周金文的铸造过程,是由善书者先写,然后工匠在青铜器上刻字,最后再浇注成形。周初时期铜器是殷末铜器的延续,是老工匠从殷所做。而到了穆王时期,周人意识中注入到新的制铜器,故西周中后期的铜器,摆脱了殷商代的面貌,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从这些铸造的文字里不难看出,有许多是铜浇铸焊接处留下的痕迹,如西周初期的铜器铭文出现的肥笔,许多形成了天然的装饰文字,而中晚期的铜器铭文,浇灌在铜器上的玉箸体,给我们以浑朴凝重、线条流动感,这都是铸造过程自然形成的金文字特征。这些铸造文字为中国书法文字风格形成而埋下了腹笔。      二、西周金文的美学内涵      西周金文是一种尚未脱尽童年稚气并以铸造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种古文字,但它已具有汉字书法的基本要素――结构、布局、章法等。我们从这些“鼎、簋、盘、盂”的铭文中,不仅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更能从这些实用文字中去欣赏并感受到书法的艺术魅力。      (一)形体简约   从西周前期的铭文看,受殷商影响,有非常简约的几个字,这些组合在一起的铸造文字,让我们联想到先民们创造文字时,以最为简约的表现形态来传达对祭祖神灵的崇拜,其金文字形,具有超浓缩的单纯,透出一种简约之美。      (二)笔法凝炼      透过浇铸看笔法,透过青铜器看古人们在刻写上的凝炼性。如早期的《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