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侗族村寨木质建筑物生存状况与传统森林保护的调查研究
PAGE - 4 - 关于侗族村寨木质建筑物生存状况与传统森林保护的调查研究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为例 贵州财经大学资环学院09农村区域发展 李吉忠 摘要: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的保护密不可分,传统的森林保护与传统文化也息息相关。贵州省黔东南州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建筑大多为木质建筑,对树木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他们对森林的保护却做得很好,森林覆盖率达到49.37%,为全省之冠。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为例,通过对少数民族(侗族)居民建筑的风格特点以及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相关的传统森林保护。 关键词:少数民族 侗族 传统文化 森林保护 前言 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村寨建筑物多为木质建筑物,一般来说,木质建筑物需要大量的木材,就会出现木材供应不足,产生供应不求的现象,就会导致大量森林被破???,然而,在侗族村寨中却会出现森林保护较好,侗族人民与森林和谐共处的现象。侗族人民对森林保护与众不同的观念,对森林保护有着窒息作用。 了解森林保护不仅仅从人为的因素着手,更是需要对侗族村寨建筑物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着手,了解侗族村寨建筑物等对森林保护有着很大的作用。 侗族村寨主要建筑以及生存现状 (一)侗族村寨主要建筑 1、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物,鼓楼形似巨大的杉树。鼓楼全用杉木 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鼓 楼一般高达十多米,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鼓楼一般是布局在侗族村寨的中心 位置,民居常常环绕鼓楼而建造房屋,房屋无论建在哪个位置都要看见鼓楼的 楼檐,听见鼓楼的鼓声。因此,鼓楼是作为侗族村寨的标志和象征而存在的。 2、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作花桥,风雨桥多建在村寨下方的河面上,也有建在田间的。桥墩多为大青石,桥身为纯木质结构,桥由梁、廊、亭等部分构成。桥梁多是巨大的杉木,桥亭用青瓦盖顶,桥廊两边设置栏杆和长凳,即可对桥身起保护作用,又可供人们躲避风雨,所以被称为“风雨桥”。长廊两旁的柱子、栏杆以及梁上绘有反映了侗族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美好愿望的图画作装饰,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吊脚楼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吊式,双吊式等,结构复杂,吊脚楼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得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二)生存现状 鼓楼作为侗族建筑物的标志之一,现在保存的想多比较好。在走访黎平和榕江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黎平基本每村都有一到三栋的鼓楼, 而榕江相对偏少,就只能在县城周边村庄有较多的鼓楼,而其他村庄有一栋甚至没有。风雨桥是侗族青年幽会的重要地方,同样在黎平也相对榕江保存得更好。黔东南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在重点村寨特别重建鼓楼和风雨桥等建筑物。在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就建有侗族文化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以风雨桥、吊脚楼、鼓楼等形式相接而成,这是保护侗族建筑物的良好体现。 侗族村寨有90%以上的建筑物都为吊脚楼,是侗族人民居住的建筑物,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侗族人民不断受到汉族的影响,有少数村民也开始建筑起砖房,但是吊脚楼依然是最主要的住房,但是有些村寨吊脚楼在结构上也少有改变。黎平县茅贡乡登岑村新建的吊脚楼是以砖木结合的,一楼是一层专房,而在二楼再建一层或二层的吊脚楼,远观起来还是吊脚楼模样。 森林现状 黎平县森林资源丰富,蓄积量大,以产杉木为主,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8%,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其中杉木、马尾松较多,在侗寨随处可见杉树和马尾松,侗族木质建筑基本是杉树和马尾松构建而成。 1、植树 侗寨村民每年每户平均每年都种植100-200棵杉树苗,目的是为了为后代子孙以后建房用,而果树等种植较少,原因是他们认为种植果树目的是为了赚钱,而前期的投资较大,成果却是未知数,在黎平茅贡乡果树是极少的,而德顺乡,果树相对较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