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报表
填报日期:2014.3.23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神经生理学 英文名称 Neurophysiology 开课系部(教研 室)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课程负责人姓名(职称) 林春 教授 其他教师姓名(职称) 陈爱琴 副教授、魏义明副教授、张阳副教授、张小军讲师、陈瑜讲师、唐影讲师 课程学时 理论课 24 拟安排第几学期 第1学期 实验课 12 合计 36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学生讨论 考核方式 论文及演讲 采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填写3-5本,中文书刊写明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李国彰 主编《神经生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教 学 大 纲
授课对象:(写明适合哪些专业研究生选修)
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神经内、外科、小儿科及相关的临床与基础学科的研究生等
授课目的:本课程教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 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15学时)。第二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神经科学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9学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神经科学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第三部分培养学生神经中枢立体定位、离体脑片场电位记录等基本实验技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演讲汇报,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综述占60%,演讲汇报占40%。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15学时)
第一章 绪论及神经生理学研究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神经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神经科学的发展史及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神经科学的概念与任务现代神经科学的崛起神经科学研究的展望与召唤神经系统现代研究方法神经形态学方法神经生理学与电生理学方法神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二章 神经元通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掌握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熟悉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的类型(化学性突触、电突触),中枢易化;了解中枢神经元间通讯联络的方式。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分类突触信号的传递
1、化学性突触信号的传递;
2、神经递质的重摄取与递质囊泡的回收;
3、神经肌接头传递;
4、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二)神经中枢的通讯活动
1、反射活动与反射中枢;
2、中枢神经元间通讯联络的方式;
3、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
4、神经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5神经元环路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9学时)
?1.3学时)
?(1)痛觉:疼痛的概念,疼痛的病因、组成成分、分类,影响疼痛的心理学因素;
?(2)疼痛的外周机制:疼痛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引起痛觉的适宜刺激;
?(3)疼痛的中枢机制:痛觉传导通路,痛觉感受和调制的中枢;
?(4)慢性痛的病理机制:慢性炎症痛模型,炎症痛时外周和中枢的可塑性变化;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神经源性痛时中枢的可塑性变化;癌痛的机制。
?(5)常用的动物急慢性痛模型,包括福尔马林模型、CFA模型、SNL模型、大鼠胫骨乳腺癌模型等;
?(6)常用的动物测痛方法:冷板实验、热板实验、热水甩尾实验、机械纤维丝测定机械痛实验、locomotion;
?()常用的疼痛研究方法:行为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胞学方法。
?2.文献报告要点介绍(3学时)
?(1)什么是科研文献?为什么需要阅读科学文献?科学文献的种类;科学文献的影响因子;科学文献的结构;
?(2)查阅所需科学文献的方法;
?(3)如何阅读科学文献;
?(4)如何评价科学文献;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