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佐老师-公民核心能力暨通识教育经典译着读书会.ppt

林武佐老师-公民核心能力暨通识教育经典译着读书会.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武佐老师-公民核心能力暨通识教育经典译着读书会

傳統與創新: 大學的通識教育與再整合 林武佐 副教授 中臺科技大學 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2012.8.17 教育部101年度公民核心能力 暨 通識教育經典譯著讀書會導讀人/種子教師研習會 前 言 傳統與創新是實踐而非抽象思維。 通識教育具強大的改革「行動力」。 危機就是轉機:目前的景況與契機。 通識教育的改革越來越缺乏深度:只做計畫而無變化。 通識教育表象化、淺層化。 通識教育與改革需要理論基礎。 通識教育典範的追尋與重現。 回應上述的問題,從讀書會開始 作 者 簡 介 貝爾納普(Robert L. Belknap) 哥倫比亞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榮譽教授。一九五六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一九六○年完成論文後,開始教授文學與人文。一九六三年後數度主掌人文文學課程。一九八○年獲得馬克范多倫教育獎(Mark Van Doren Award)。 庫恩(Richard Kuhns) 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榮譽教授。一九五○年起擔任哥大通識課程之文學與人文教授,其後與杜比(Dupee)、特里林(Trilling)合開當代文明課程。庫恩曾主持人文文學課程,亦曾與貝爾納普共同推行通識教育計劃。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庫恩擔任人文科學研究協會主席。一九九二年獲馬克范多倫教育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大學面對一系列的危機,因此在教學方法與課程上進行根本的改革。一九七○年代,哥倫比亞大學一週舉辦一次以「傳統與創新」為題的研討會,每次皆有五十名至一百名的學生、學者與行政人員一同探討通識教育的問題與計畫,本書正是以這些研討會報告為基礎,來說明美國高等教育傳統如何被承認、擴充與發展。一開始,先闡述哥倫比亞大學的通識教育計畫,該計畫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此外,本書還特別提到,哥倫比亞大學在一九七○年代開了不少先例,如:率先開設人文科學、東方文化與東方人文科學課程;並舉行專題討論會,以重新整合大學部、研究所與職業學校。本書附錄包含這些計畫所採用的閱讀清單與課程大綱。哥倫比亞大學所發展的計畫,可以稱為大學改革的典範。 本 書 簡 介 此書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通識教育為樣本,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從危機、財務問題開始,到高中與大學的隔閡、教育與訓練、學科區隔等問題,然後詳述哥倫比亞大學通識教育的演變,及發展計畫。 內 容 簡 介 之 一 本書開宗明義,要讀者明白「通識教育」是什麼?作者認為「通識教育」難以定義,但也明確的說:「通識教育就是教育。」此與學科的專業訓練不同,旨在引領學生反芻並思考。 內 容 簡 介 之 二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大學變成國家政策的工具」。1960年代,由於當時的政治因素,使得在高中受過社會行動教育的大學生,將滿腔怒火轉移到大學上,認為大學未盡到社會責任,此波行動也影響了大學的教育、施政方針。此外,美國大學大學普遍出現的情形是──「財務危機撕裂了大學,也限縮了大學的選擇空間」。另一個現象便是在教育上也採取了量化行動,以表示此學校內容可期。透過教授與學生的論文發表量或是排名等,證明此大學的實力。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於教學品質。 當補助經費及捐款不夠用時,最主要的錢財來源便是學生。有些大學廣招學生以填補財務缺口,用各式各樣的花招吸引學生上門,此舉卻可能因譁眾取寵、師生比過高,而降低教學品質、自毀門面。 事實上,作者更指出,知道學校該把錢花在何處的是校方,但具有分配權的人卻是來自於捐錢的人,這些人有可能是政府或校友,以及上門的學生。 內 容 簡 介 之 三 上課時,老師很驚訝的發現為什麼大學生會不知道他認為理所當然應知道的人或事。而為了防止無知,大學可以從招生方式的轉變來選擇學生,但不論是用推薦函的方式、成績篩選的方式,總還是會出現問題。學生的無知並不是來自於成績的優劣,而是來自於不思。不論是對於預算編列者,或是學生本身而言,經過「訓練」所看到的成果遠比「教育」來得大,因此有八成大學生依然會選擇進入專業學校,以求得「一技之長」。但教育卻是不能被忽略的一環,它帶領人們思考發生在自身環境周遭的事物,以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為背景,增加個人思考能力。另外更顯而易見的問題在於學科的區隔,大學各學院皆閉門造車,彼此不相往來,學語言的不必懂得學商的在幹麼,而學醫的也不明白社會科學會對他帶來什麼益處。當學生或教授的眼光僅著重於自身所學的科目,而忽略其他領域的知識時,其嚴重後果非當下所能想見。 內 容 簡 介 之 四 @應設計與規劃 (1)通識教育研討會(2)組織教學團隊。 @哥倫比亞大學開始根據「人文學科課程」、「當代文明 課程」及「大學專題研討會」,拓展新生及博士後職員 所學,並發展出包含中世紀研究領域、科學領域等。 @作者也在書中指出,設置這些課程的另一用意是透過這 樣由各科老師集合開課的方式,可以提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