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的汉学研究.docVIP

对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的汉学研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的汉学研究

对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的汉学研究   一、引言   从学者们对汉学的界定可知,汉学研究是非国人而为之的研究,但在汉学研究的地域上,由于历史原因,汉学研究除在其“本土”.进行的汉学研究外,也包括在词进行的汉学研究,还包括“第砚方”汉学研究,指的是在“本土”和中国以外区域进行的汉学研究,如英国人在东南亚和法国人在越南的汉学研究-一般把在中国和“第三方”进行的汉学研究称为“侨转地汉学”(工国强,2008 ),本文所探讨的正是“侨居地汉学”,更确切地说,是 “第下方”汉学,以两位英国传教士米怜与马礼逊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所进行的汉学研究西方传教对华的传教活动大多伴随着对中国语言、历史及文化的研习,也就是说他们在卞观或客观_卜都进行了一此汉学研究己初英国传教十马礼逊和米怜两位传教一{的传教活动是如此据笔者查阅,关于马礼逊和米怜两位最早来华传教士及其传教;舌动的研究,大多集,在他们在英国来华传教史的亚要地位、他们在期对西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而对他们的汉学研究、特别是在,国周边国家所开展的汉学研究儿乎少有涉及、木文对两位传教士在“来西亚马六甲所做的“第三方”汉学研究进行   梳理,主要以他们听创办的,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侮月统记传》及英文季刊《印中搜闻》( Indo-ClTinese Cleaner- )为研究对一象,试图归纳总结其汉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并说明他们汉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二、马礼逊与米怜在马六甲的汉学研究   马六甲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及米怜共同挑选的对华传教墓地选择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进行对华传教是当时传教十的迂回策略:众所周知,从18世纪开始,清政府就采取严厉的禁教政策,西方传教士不得在中国境内传教,来华的传教士多被驱逐出境,在华南沿海一带继续对华传教活动选择靠近中国的南洋某地作为新教根据地,其实是伦敦教会在马礼逊来华前就对他做出的指示:如果无法在广州居留,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和马六甲都是最好的替代地点,因为这里既为英国殖民地,又有大量华人移民,非常适于作对华传教的基地(谭树林,2012 )。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正符合了英国新教选择传教根据地的理想条件:“理想的是,选一个在某个欧洲新教国家的政厅管辖下并靠近中国的地点,将客观土随时能使用、奏效的对中闰传教的根据地设置在那里,以便一旦中国按神的旨意向我们开放门户,就能立即顺利地进人该国”(卓南生, 1992; 163)一正因女此,当米怜来华无法在中国境内居留传教时,马礼逊就派其到马来半岛进行考察。   于是,在米怜来华的短短数月间,马礼逊和米怜就选好了对华传教的根据地马六甲,在那里共同开启了英国新教重要的早期传教活动,也从客观二开始了两人互相协作的汉学研究其汉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在马六甲共同创办的近代第一份,文报刊《查世俗仃月统记传》及英文期刊《印中搜闻》中。   三、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汉学研究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察世俗协月统记传》(后简称《察世俗》)是中国近代第一份‘},文报刊,也是英国新教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在中义报刊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在英国传教士对华传教史上的地位也不言而喻创刊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针对一华少、传教,正如米怜自已所说:该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马六甲每月或根据条件尽可能频繁地发行杂志型的中文小册子:其口的在于,把一般知识的普及和基督教的普及结合起来”(卓南生,1992; 167)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教,则是马礼逊和米怜通过在中国调查研究后,向伦敦传教协会总部提出的传教方针之一,因为“说到中文,作为加深理解的手段的文字,其重要性或许比其它任何传播媒介都大因为,中文文章的读者比所有其它民族都多”(卓南生,1992; 167)不仅如此,米怜认为,尽管当时中国政府严禁洋人传教,但“书籍是广泛被   《察世俗》中也讲“道”,封二是刊物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大是神理,其次人道二”与道教所说的“道”不同,马礼逊和米怜在《察世俗》推崇的是基督教教义下的人道,却主要是用孺学范畴所表述的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或者,如宁树藩光生所说:全刊所着重宣传的道德原则和儒家的道德原则有着惊人的相似(行二树藩,1982)从报刊一些宣传人道的文章名称就可见一般:《怜逆子悔改孝顺》、《忠人难得》、《沦仁》、《论西贤教子之法》、《论人知足之道》、《不忠孝之子》、《孝》、《父子亲》、《夫妇顺》、《自所不欲不施之于人》,等等。,显然,这与孺家的忠孝仁义的道德伦理一致。即使从标题看,也是与华人读者的儒家文化亲近,不易让他们产生排斥心理厂、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主编及主笔米怜首先自己得先熟悉这些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然后才能以这样的笔触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