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个不错的玩笑.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励志,一个不错的玩笑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励志是一个不错的玩笑   早在2012年末,人们就扳着手指,算着将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喊“最难就业季”已来临。而今年6月,《2013年就业蓝皮书》发布,从一些角度,证明了人们的担心――   被调查的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年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年同期13个百分点……?   一面是就业形势严峻,一面是励志文化市场水涨船高。《人性的弱点》《一生的资本》之类励志书继续大卖,“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能”之类的提升研修班、短期培训班招生红火,“人生成熟的N个标准”、“三十五岁以前退休”之类的网文更被频繁转发……   然而,这些励志文化鼓吹的体面的地位、丰厚的收益,在现实对应下,只能让大多数人自惭形秽;励志文化宣扬的开发潜能、拓展人脉、培养执行力、关注细节……就能让你走向所谓成功,也让许多人感觉具体操作起来,似乎有心无力。   于是,被励志者开始怀疑自己:励志大师们的语言那么笃定,富有煽动力,他们的指导那么成系统,富有科学性,学不到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吧。于是,一小部分人被励志了,大多数人却感觉失败了、压抑了。   我们在这里,想剥开层层迷雾,告诉大家――失去独立思考,失去对自己的信任,人云亦云的励志只能沦为玩笑,看起来挺美,其实一点不合身,甚至成为一个大忽悠,拦在你大步向前的路上。   流行的励志怎么了――   失志文化背后,反抗与从流   韩浩月   微信流行后,打开朋友圈,除了晒吃喝、晒风景的图片之外,就是由励志段子构成的文字内容了。有观察者唏嘘,中国人的精神得多空虚多无聊,才需要如此海量的心灵鸡汤填补?   一方面,是励志段子在社交媒体广泛流行;另一方面,是批评者对励志段子竭尽嘲讽之能事,认为这些段子不过是说些“正确的废话”,看的时候很振奋,貌似也有营养,却毫无用处,如果按照段子的内容,在现实社会中行事,往往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于是,励志甚嚣尘上时,失志文化作为励志文化的对立面,同样拥有了大批追随者。“失志”最直白的解释是“失意,不得志”。失志群体的特征是:颓废,缺乏奋斗精神,得过且过,看哪儿都觉得不满意,不乐观但也不愤怒,喜欢自我贬低,用嘲讽的口吻说话……   在网络这个语场上,失志群体太庞大了。以前他们叫愤青,现在则叫吊丝青年,他们是伪励志的最强烈反对者。   伪励志的毛病是,它只告诉你一些表象美好的目标,却忽视客观存在的残酷现实条件,而且传播源头多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不经意间也会沾染上些居高临下的意味。反对伪励志其实也是对抗精英文化的一种方式――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而你居然还用那套骗小孩的玩意跟我讲话,难道奋斗过程中我体会的酸甜苦辣不比你多吗?   名曰失志,其实这只是一个符号化的定义。失志是一个群体呈现出来的集体语言,具体到个体上,谁能肯定在内心深处,他们不是一个奋斗者呢?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精英人士,也非常热衷用草根语言来表达,因为他们懂得,使用这种语言能够让自己迅速为更庞大的群体所欢迎、接受。或者说,这也是他们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武器,是他们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生活方式。   有媒体称失志群体爱传播坏消息、负能量,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他们追求公正公平而不得的一种反抗?当一个社会需要对任何一点正能量进行无限放大,并期望以此引导民众行为的时候,是不是要反思底层群体、弱势群体究竟有没有得到他们所渴望的平等待遇?   当失志被当成一种自我情绪的疏解手段、放松心灵空间的方式来对待,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中国的成功学被限定于权、钱、利的时候,以鄙夷的态度对之进行批判,也是价值观的一次肃正。   但自认失志者或者失志文化的推崇者,要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抱怨、讽刺、调侃、解构等等,都不过是话语权的争夺,具体到自己身上,还要去努力争取自己认可的成功、属于个人的独特成功。   否则在本质上,失志文化和伪励志文化就走到了一起,看似是让个人从竞争的压力下解放,但其实是一种自我放弃;骨子里仍然是认可伪励志鼓吹的那套,而将自己归为“失败”;宣扬忍耐所谓的黑暗现实,而不是悦纳自己。它们貌似两种口号,背后却由同一个价值观支撑。如此,人们在励志、失志文化中都得不到安宁与满足。   我们还需要被励志么――   哥,你想把我励到哪儿去?该我自主了   孟迁   什么叫“励志”呢?我觉得一方面是“志”――方向和目标;一方面是“励”――把自己所有力量很严厉地集中在一起,也就是锁定目标。   励志比我们意识到的广泛。不是只有强控制的传销才是励志,不是只有装摸样的成功学才是励志,不是只有媒体上“大人物”的神话才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