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外医疗史鉴.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援外医疗史鉴   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结束了法国对其长达130年的殖民统治。8年战乱后,阿尔及利亚面临外籍医生撤离、传染疾病肆虐等问题,医疗陷入窘境。   1963年4月,中国响应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的求救,一支由湖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队,抵达阿尔及利亚的赛义达。中国自此踏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援外医疗之路。   从生命到健康的医疗救治   “非洲当地患者在得病之初,一般都不到医院治疗。在非洲,医疗属于一项较奢侈的消费。只有当病情恶化束手无策时,患者才会选择前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中国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孔晴宇表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非洲仍存在50?6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治疗技术已消除了5岁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经济的落后制约了医疗技术的发展,而文化的落后则制约了民众对科学的认知。   “如果一位产妇在生孩子时难产,她的家人就会让她平躺在地,用一个门板放在她的肚子上,门板四角各站一人,用力挤压。以这种方式助产,母子皆亡。”原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75届中国援索马里医疗队队员郝久利在讲述他援非经历时感叹,愚昧与落后为非洲人民带来的,是居高不下的孕产婴死亡率。   不仅如此,炎热的高温成为蚊虫的温床。疟疾等热带流行疾病肆虐,是当地人毕生都要经历的苦难。“如果没打过摆子,就等于没来过非洲。”这句话已成为医疗队中人尽皆知的事情,更何况生活于当地的百姓。   在中国援助非洲之前,由于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当地人对热带流行疾病大多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听天由命,除非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在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中,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人员稀少,且流失严重,当地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低下。   面对以上困难,保证当地人民生命健康、降低死亡率,成为中国医疗援助工作的当务之急。中国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正确的卫生常识,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救治。在完成对非洲人民的基本救助后,中国医疗队开始了对疑难病症的诊疗。   在几内亚,有一位小伙子曾因骑摩托车摔伤了右膝盖,在当地的失败治疗导致其右腿无法弯曲。他难以承受这一打击。后来经人介绍,他找到了中国医疗队。   “膝盖前生长的骨赘导致他无法弯曲,若要行动自如,需要手术。”孔晴宇回忆,当时手术分四步,首先切除骨赘;第二步清掉多余软组织;第三步松解粘连的部分;第四步解除痉挛。这种手术出血量多,创面较大,需使用电刀止血,且术后患者存在肌肉粘连风险,需借助器械进行功能训练。然而,几内亚没有所需的手术和康复器械。而在常态下,这些条件缺一,医生皆可拒绝手术。   “非洲的条件大抵都是如此。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获得健康,我们唯有想尽办法。”孔晴宇说。没有止血带,就用血压计的袖带代替;没有电刀,医生们更加仔细地止血与分离结扎;没有血,以输入液体代替;没有功能训练仪器,在术后第二天,医疗队的专家们亲自在他床前指导功能训练。终于,这位年轻小伙儿能够正常行走了。   诸如此类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国对受援国的医疗援助,不仅仅在于救助生命,同时也承载着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生活质量的梦想。   从无到有的医疗体系建设   如果有人问,援外医疗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答案是:条件的缺失。   20世纪60年代,以医疗技术援助为主的中国医疗队到达非洲后,看到的是没有医生、没有护士、没有药品、没有医疗器械的景象。甚至仅有的医疗设备也被撤退的殖民者摧毁。   内科医生仅凭听诊器与血压计出诊,而外科医生只拥有一间空空如也的手术室。当地医院设施陈旧,医疗设备极度短缺。病房内患者拥挤,气味难闻。医生上手术前,只能分给每人切成糖块大小的肥皂洗手,还要边手术边轰苍蝇。   “一位患者术前带了很多瓶矿泉水到手术室。当时我觉得他挺细心:这么热的天儿,为我们准备几瓶水喝。后来才知,矿泉水是为术后冲洗腹腔使用的。”这在中国第1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麻醉师马雪看来,简直无法想象。且由于长期缺水少电,中国医疗队实施的多例手术,均是用手电照明完成的。   不仅如此,在非洲,护士们对于无菌术并没有概念。一个针管、一支针头,可以为全病房的患者使用,然后置于盛满水的饭盒中浸泡一下,继续为下一间病房的患者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第2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周茁指出:在当地医务人员看来,对于消毒,一是没有经济实力,二是增添了繁重的工作量。   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国医疗队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当地人民对健康常识的认知与当地医务人员对感染的危害、对无菌操作的认知,并培训当地护士使用高压锅进行消毒。通过术前器械消毒、术后定量消炎药品的使用,中国医疗队最终将当地术后感染率从80%?90%降低至20%以内。   在此基础上,中国医疗队员与当地医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