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终生追问.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终生追问   在得知自己成为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正在自己的寓所里熨衣服,她说,诺贝尔文学奖对她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终于有了更多的钱可以用于自由写作,而这或许也正是她能够夺得这个奖项的原因   ――她从未停止追问那些被无数人放弃或遗忘的问题,倾其一生   2015年10月8日,备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折桂,她顿时成了全世界的焦点。不过,这并没有成为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头条,只是新闻中间插播的一条简讯。   不过,这是她多年来第一次出现在自己国家的电视台上。作为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坚定的反对派,她长期被禁止出现在该国的公共媒体上,她的书也无法在官方机构出版、售卖。      在获奖后的采访中,她依然反复批评卢卡申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是独裁者,根源于“极权主义领袖极度依赖的集体主义文化”。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是一系列非虚构的前苏联编年史:苏联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爆炸、苏联解体……“我赶上了几代人,与他们相处一生。”她并不描写宏大历史,而是通过记录小人物带血的历史来描绘时代的形象。   苏维埃也是她身上无法切断的文化血脉。“我是一个白俄罗斯作家,但成长于苏维埃的文化背景之中。”她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用俄语写作,倾其一生去研究至今游荡在人们心里的苏维埃文化。 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幸福的人?   公墓前,人们正在安葬一个在阿富汗战争中牺牲了的苏联空降兵。乐队在演奏,将军们在致悼词。这时候一个小姑娘尖声细嗓地说:“爸爸!亲爱的爸爸,你答应我回来……”她打破了成年人串通一气的行为,被从棺材前拉走,像拉走一条小狗。   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这一幕写入《锌皮娃娃兵》。在这场侵略阿富汗的不义战争中,数百万人被投入枪林弹雨,而对内却宣称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是去执行国际主义任务,为兄弟国家的人民修公路、建学校、助产接生。官方对士兵的死亡秘而不宣,编造各种死因:车祸、食物中毒、坠崖……   阿列克谢耶维奇通过采访揭露了一口一口锌皮棺材背后令人发指的阿富汗战争。《纽约时报》称其写的“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 二战期间,一位即将去往前线的俄罗斯年轻人与母亲告别(CFP图)   面对被遮蔽的历史,她就是那个说真话的小姑娘。她的第一本书《那时我正要离开村庄》批评了苏联的户籍制度:村庄居民不准擅自离开乡村到城市里定居,结果被禁止出版。这也是日后她的作品在自己的国家长期遭受的命运。   接着,她又写了《战争中没有女性》,描绘了在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八十万女兵的群像。这本书基本奠定了她的写作风格。全书没有主人公,没有英雄,只有普通人和她们密集的个人化叙述。她也没有去渲染战斗时的情形,而是通过女性心灵对战争的感受,从感情上去反映和描绘战争,进而揭示其本质。   为此,她写了四年多,从1976年写到1981年。她跑了两百多个城镇与农村,采访了数百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女性。“我不仅要找到主人公,还要找到我自己,主要是弄清楚我在追求什么。要想完成一本纯采访式的书,很快就可以写完。记录谈话与艺术毫不相干。然而这部书完全在于观点。有两年的时间,我记录的话远不如想的事情多。”她收集的文献资料里很多东西都留在了书之外,有时候80页的资料只留下半页。   这是她的成名作,评论家称赞她挖掘了“战争中女性心灵的深深岩层”。但官方依然认为她抹黑伟大的卫国战争,她因此丢了工作。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这本书才得以出版,结果一解禁就大卖200多万本。   她的写作节奏注定了她不会高产,她的笔触涵盖了前苏联几代人的大事记:二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爆炸、苏联解体……这些事件都是具有史诗规模的,疼痛和感情都处在高温中。“如果你回头看看我们整个的历史,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时代,都是尸骨遍地、鲜血横流,是一个刽子手和受害者之间的永恒对话。”   但是她认为收集这个不幸的国家的种种不幸,不是文学应当承担的任务。她收集并筛选的是大事件中普通人的叫喊,由此产生了时代的形象。宣布诺奖获奖结果的瑞典学院常务秘书萨拉?丹纽尔称赞说过去的三四十年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复调书写“描绘了苏维埃和后苏维埃时期的个体,她提供的不是历史事件,而是情感的历史”。   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看来,每个时代无非都是三件大事:怎样杀人,怎样相爱和怎样死亡。《切尔诺贝利的祈祷》的开头,一个妻子看着受到核辐射的消防员丈夫在14天里逐渐死去。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无意识中有了莎士比亚式的思考:“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还是关于爱……或许这是同一件事。”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家人也生活在核泄漏污染区,她的母亲因此双目失明,周围的许多孩子都得了甲状腺癌。她不想提供冷冰冰的统计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