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壮族嘹歌的保护与传承【摘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研究壮族嘹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以期为壮族嘹歌和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嘹歌保护 传承【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160-02壮族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壮族嘹歌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历史、民俗学、语言文化学和古文字研究价值,是壮族文学的瑰宝。它先后于2004年和2008年被列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名单和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壮族嘹歌的挖掘、保护、传承对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一、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现状(一)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危机历史上,壮族嘹歌曾多次遭受被禁止的厄运。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壮族民众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嘹歌受到较大的冲击,演唱的歌圩场、点的数量以及演唱的人数减少;青年人迫于生活和生存压力等原因很少参加壮族嘹歌演唱活动;大量的壮族嘹歌歌书被焚毁;民间传承人数量减少,歌馆不复存在;一些传承人因为年事高无法从事传歌活动,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处于危险境地。(二)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优势嘹歌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原生态的独特魅力,曾4次走进到中央电视台录制“民歌中国”等音乐节目,3次走进全国性民歌大赛,2次唱响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舞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采录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参加),于2003年1月对壮族嘹歌中的《贼歌》进行了完整地采录并将《贼歌》的壮文撰写和汉文翻译文本交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随着平果壮族嘹歌演唱组和平果著名的哈嘹乐队参加2007年悉尼歌剧院的“友谊的使者――中国民歌演唱会”的演出,壮族嘹歌走上了世界的音乐舞台。自2002年以来,广西平果县积极组织引导,开展广泛的群众普及活动,如组织举办了各种级别的嘹歌研讨会、嘹歌比赛等活动。此外,自2008年以来平果县每年都举办歌圩音乐节,参与的群众也达到了每年20万人次以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壮族嘹歌的搜集和整理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蓝鸿恩1963年在《广西文艺》上发表了最早的壮族嘹歌评论性文章《哀民生之多艰――关于(嘹歌)的一些说明》;1993年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整理出版了《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2004年,广西著名壮学学者覃乃昌等人开始对平果嘹歌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于2005年陆续在《广西民族研究》上发表了8篇《壮族(嘹歌)文化研究》学术论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2005年,平果县收集到的壮族嘹歌共有5200多首,21000多行。目前,以壮族歌师农敏坚为首的研究者,经过深入挖掘,整理出版了“平果壮族嘹歌”丛书,规划出版9集,共计1200多万字,目前已出版5集。族嘹歌论文和丛书的出版,为今后人们深入研究壮族嘹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的现有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形式可以分为“活态”和“文献”两种形式。活态传承是由社会群体或掌握某种特殊技艺的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地将民间传统和特殊技艺传承下来,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本质特征和根本途径。文献传承,即由掌握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能的人利用文字、图像等手段将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手工技艺等以文献的形式记载下来,使这种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活态传承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得以继续保存。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囊括了“活态”和“文献”两种形式,具备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民俗传承、歌书及电子传媒等现有模式。(一)活态传承1 家族传承。壮族嘹歌起源于晋代以前,形成于明代。它与壮族其他口头传唱的民歌不同,它是一部由歌手们创作完成之后用古壮字传抄并四处传唱的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传统民歌。父传子、母传女是壮族家庭历代沿袭的山歌传承习俗,这一传承模式在壮族地区很普遍,也因此造就了家族传承在壮族嘹歌的保护与传承中的巨大作用。2 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模式之一。一代又一代歌师的谆谆教诲,使得广西平果嘹歌的传承得到了很好地发展。打造平果嘹歌品牌工作办公室的黄国宽懂得嘹歌的套路、熟知用土壮字记载的嘹歌歌本,为更好地传承嘹歌,他在晚上抽空去学壮语,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教许多爱好嘹歌的年轻歌手唱嘹歌。在他的精心教导之下,许多年轻人正慢慢地喜欢唱嘹歌。3 民俗传承。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美誉,壮族人民历来以好歌善唱而著称。壮族地区流传着大量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题材包括图腾歌谣、创世史诗、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内容涉及风俗歌谣、婚恋情歌、伦理道德和生产时令等。壮族民歌的传承和传播,主要依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时事政治试题+答案.docx VIP
- 交通安全宣传知识讲解交通安全PPT模板.pptx VIP
- wbh-819a技术说明书v1[1].pdf VIP
- Unit8 Literature Spot Reading Club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VIP
- 检修记录表(维修记录表).docx VIP
- 2025天津宏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5人民出版社供小学用中华民族大家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管道吊装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