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备“三顾茅庐”过程的情节描写.doc
论刘备“三顾茅庐”过程的情节描写 摘要:在史实基础上,作者通过虚构事件进程,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和景物等情节,详细描写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具体过程,使故事具体、生动,具有生活实感,成为烩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关键词:三顾茅庐情节描写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妇儒皆知的故事。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使刘备茅塞顿开,于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大业。诸葛亮出山辅佐前,从公元184年刘备24岁应征入伍讨伐黄巾起义军起,到公元207年刘备47岁这23年间,刘备一直处于寄人篱下(先后依附曹操、袁绍、刘表)、颠沛流离的境地;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辅佐后,刘备即于第2年即公元208年和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继而占荆州、夺益州、定汉中,仅用14年时间,刘备就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使东汉末年的历史发生了转折,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也许就没有蜀汉政权,也就没有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因此,“三顾茅庐”可以说是东汉未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在史书《三国志》中,描写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的过程只有94个字。为突出刘备“三顾茅庐”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史实基础上,演绎若干故事情节,用15169个字,横跨4章回,详细描写刘备的思贤、求贤和礼贤情节,描写刘备“三顾茅庐”的曲折过程,给读者造成悬念,盟发阅读劲头。因此,经过罗贯中的文学创作,使“三顾茅庐”故事有血有肉,成为烩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1. 听说“伏龙、凤雏”,夜不能寐--思贤心切!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描写: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刘备当晚便“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到半夜有客人来访水镜先生时,刘备竞“起床密听之”,当听到水镜先生对他的客人说“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时,刘备便“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等到天一亮,刘备就马上“求见水镜”,问“昨夜来者是谁?”,并“求与相见”和“问其姓名”,同时又再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刘备在见不到“伏龙、凤雏”及水镜先生“友人”情况下,立即提出要“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 2. 7次误认7个人为“伏龙、凤雏”--求贤心切! 刘备因想得到“伏龙、凤雏”来“安天下”心切,但凡见到贤者都把他们认作“伏龙、凤雏”,以防错过认识“伏龙、凤雏”机会。从刘备夜宿水镜先生处起到“三顾茅庐”全过程,共7次误认7个人为“伏龙、凤雏”。第一次是在水镜先生家夜宿时,半夜起来偷听水镜先生与徐庶谈话,因水镜先生夸徐庶说“公怀王佐之才”,因而刘备从其才干猜测,误认徐庶为“伏龙、凤雏”而“大喜”;第二次是在新野街上碰见徐庶,从其外貌、穿着及唱歌歌词内容猜测,误认徐庶为“伏龙、凤雏”而“下马相见”;第三次是刘备即将启程“一顾茅庐”前,工作人员汇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从其外貌猜测,误认门外水镜先生为卧龙先生而“遂整衣出迎”;第四次是刘备“一顾茅庐”返程时,碰见博陵崔州平,因见其“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等奇特外貌,而误认博陵崔州平为卧龙先生而“急下马向前施礼”;第五次是刘备“二顾茅庐”途中听到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在酒店饮酒作歌,因歌词内容奇特,刘备便猜测“卧龙其在此间乎!”,因而下马入店,然后“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第六次是刘备“二顾茅庐”到诸葛亮草堂听到诸葛亮弟弟诸葛钧吟念《梁父吟》时,误将诸葛钧认作诸葛亮而“上草堂施礼”;第七次是刘备“二顾茅庐”不见诸葛亮而走出草堂后,听见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吟念《梁父吟》时,觉得歌词“极其高妙”,误认黄承彦为诸葛亮而“滚鞍下马,向前施礼”。 3. “三顾茅庐”全程表现--礼贤至极! 3.1“三顾茅庐”前,对徐庶依依不舍。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徐庶是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因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奸计,赚至许昌囚禁,将欲加害”,因而徐庶拜别刘备要回许昌,刘备竞“闻言大哭”并“乞再聚一宵,来日饯行”。对徐庶的离去,刘备“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饯行时刘备和徐庶“相对而泣,坐以待旦”;送别徐庶时,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当目送徐庶“被一树林隔断”时,刘备命令“尽伐此处树木”,以便举目远送徐庶。由于刘备如此的“礼贤”,深深地打动徐庶,使徐庶极力推荐诸葛亮,这样,才有刘备“三顾茅庐”之举。 3.2 “一顾茅庐”,到“庄前…下马”。“一顾茅庐”到卧龙岗时,刘备“来到庄前”即“下马亲叩柴门”,当得知诸葛亮已外出后,刘备不是立即打道回府,而是仔细询问童子诸葛亮“何处去了?、“几时归?”;当打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