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剩餘定理.doc-數學系
中國剩餘定理
台師大數學研究楊瓊茹
前言
在遊覽數學史這座寶山時,一幅幅數學風景呈現眼前,人例如:中國《孫子算經》中的『物不知數』與《算盤書》中的『一次同餘組』這兩者對比下的相似性,就是很值得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在空間、時間差距甚大的場景下竟有著『幾乎一致』的內容,其中是否有數學文化的交流?或者是歷史的巧合,是各自數學知識獨立的發展?甚至是否源於另一個數學文化?產生什麼影響?諸如這樣的問題,也往往引起數學史家的注意及興趣。此外,我們也發現到其他相當具有特色的『物不知數』題型,例如數學詩歌、『翦管術』和『天算頌』。在本篇文章的最後部分,我們嘗試著將『物不知數』給予數學延拓。對於『物不知數』和『一次同餘組』此種類型的問題,南宋秦九韶 (1202-1261) 的一般化解法和德國數學家高斯 (Gauss) 於1801年所發表的剩餘定理相同,因此,西方國家稱此類型的問題為『中國剩餘定理』(The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底下,我們將開始這趟數學之旅!
文本對比
首先,引述中國《孫子算經》中『物不知數』的文本內容: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賸二,五五數之賸三,七七數之賸二,問物幾何?
答曰︰二十三
術曰:三三數之賸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賸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賸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賸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賸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賸一,則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減之,即得。
再看《算盤書》中的『一次同餘組』︰
Let a contrived number be divided by 3, also by 5, also by 7; and ask each time what remains from each division. For each unity that remains from the division by 3, retain 70; for each unity that remains from the division by 5, retain 21; and for each unity that remains from the division by 7, retain 15. And as much as the number surpasses 105, subtract from it 105; and what remains to you is the contrived number. Example: suppose from the division by 3 the remainder is 2; for this you retain twice 70, or 140; from which you subtract 105, and 35 remains. From the division by 5, the remainder is 3; for which you retain three times 21, or 63, which you add to the above 35; you get 98; and from the division by 7, the remainder is 4, for which you retain four times 15, or 60; which you add to the above 98, and you get 158; from which you subtract 105, and thee remainder is 53, which is the contrived number.
面對這兩則文本,我們先嘗試著用現代數學符號表示︰
《孫子算經》的『物不知數』︰ N≡2 (mod3)≡3 (mod5)≡2 (mod7)
N=70×2+21×3+15×2-105×2=23 ;
《算盤書》的『一次同餘組』︰ N≡2 (mod3)≡3 (mod5)≡4 (mod7)
N=(70×2-105)+21×3+15×4-105=53
兩者共同都有的解題概念︰ N≡(mod3)≡(mod5)≡(mod7)
N=70×+21×+15×-105T ,
其中T是使N為最小正整數的數。
就數學表徵來看,兩者是一致的,雖然被7除的餘數以及在扣除105的順序不同,然而對解題的概念並無影響,因為兩者皆掌握到此題技巧性解法的關鍵數字70、21、15與105,並不需要嚴謹的數學理論做基礎,或許靈光一現的機智就足夠了。從文字形式上,我們很容易發現『物不知數』呈現著中國數學的特色︰給實際題目,再給解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