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哲学审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哲学审视.pdf

第28卷第10期 教育与教学研究 V01.28No.10 2014年 1O月 Education andTeaching Research Oct.2014 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哲学审视 朱 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 [摘 要】语言乃语文之根。欲辨清语文教育的性质,须先厘清语言的本质。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下,语言的本质既非列 宁所讲的 “工具”,也非索绪尔所称的 “媒介”,而应当是 介“质”,是思维的介质,是表现、传播思维成果的介质。由此 出发 ,以语 言为内容的语文教育的着力点,就不应止于 “言”,即所谓的 “法则”、“方式”、“方法”、“样式”等 “形式上”,而必然要扩展到思想 感情 ,扩展到既涉及 “言”又涉及 “意”的具体交际中的 “言意场”或 “言意体”的正确生成。语文教育的性质便当是:学习正确生 成思想或话语、提升言意和美的母语交流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课程论;语文教育;性质观;语言;介质;哲学审视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14)10—0016—05 哲学意义上的性质,指事物所独有的特性,即一 理会”[3Ⅲ()。四为 “破解派”,从不同层面提 出观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性质决定事 点,试图破解语文性质之 谜“”。是派成分复杂,依研 物的内容、结构,是研究该事物的出发点。性质观是 究对象,可分三类。一类取 “语言说”,认为语文即语 对事物性质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性质观不同,对事 言,如,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因此,对于语 物内容、结构的描述及研究也就不同。长期以来,语 文学科的定名,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语文=语+ 文教育沉疴缠身,举步维艰,其原因就在于没弄清语 文=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语言(广义)。”-4j()一 文教育的性质,其根子乃在于对语文教育内容的语 类取 “言语说”,认为语文即言语。而 “言语说”又有 言的本质未被厘清。本文将从现代哲学的角度辨证 以王尚文、李海林的观点为代表的 “语感论言语论”, 语言的本质及其学理基础,进而辨清语文教育的性 以潘新和的观点为代表的 “存在论言语论”-5j(附”。 质,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坚实科学 而王、李的观点后来又变化为 “语言文学说”,“呼吁 的起点。 语‘文’一分为二”]。一类取 “语言和言语说”,认为 一 、 厘清语文教育的性质,必须辨清语言的本质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当它作为学校课程 及其学理基础 存在时,内容必然包括语言和言语”;将“语文理解为 语文概念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从课程 语言与言语 ,就比单一理解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 角度看,当下对语文性质研究的种种态度,大体可分 章,或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都更为全面、深刻”-7J。 为四派:一为 “消解派”,认为 “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从 从性质看,又有一性说、二性说和多性说l4j( 。 根本说就是被虚构出来的学术假问题”,应当予以 笔者以为,从哲学逻辑上看,任何存在都具有 自 “消解”[1](嘞一如)。二为 “搁置派”,认为可以借鉴国 己的性质。语文教育既为客观存在,自然也不能例 外的做法,“暂时搁置,不作争论,寓学科性质于各项 外,对其性质的研究也就 自然是实在的,而并非 “被 教学 目标之中”[2J(m 。三为 “不理派”,认为 “我国 虚构出来的学术假问题”。因为,本体是认识、方法、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