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pdf

评《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pdf

鼍t稚 强 薯 % 掘 : 书 评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 葛 良彦 凭实而论 ,“全球化”也许算不上是个全新的话题。从汉唐时代逶迤于丝绸之路上的骆驼 商队,到 13世纪马可 ·波罗对 “卡泰”(Cathay)福地的溢美之词;从以伏尔泰为代表的 18世 纪法国文人对东方文化的顶礼膜拜,到 19世纪飘扬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的 “日不落”的帝国 旗,全球化早就略见端倪。但是,世界历史任何可以与全球化这一概念发生联系的现象,都无 法在其规模、力度和深刻性上与必威体育精装版一波的全球化浪潮相提并论。究其原因,盖因我们在最近 几十年所经历的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层面上的国际交流或者对另一种文化理想化之 “单相 思”式的景仰,而是借助于因特网高科技的全球普及和国际法规体系的全球推广,从而对传统 民族文化和本土价值观念形成的前所未有之冲击。在这一冲击下,“天涯若比邻”已不是昔 日 那种充满诗意的叹谓,而是对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之真实描绘。虽然对全球化的大趋势 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都同样大有人在,但这一大趋势之存在却已是不容置辩的现实。 如果把因特网作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绝非唯一标志),自20世纪80年代因特 网问世以来,全球化的浪潮已汹涌澎湃好几十年了,而20世纪9O年代初 “入网”的中国也早 就不是置身度外的 “观潮者”,而成搏击风浪的 弄“潮儿”了。然而略带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 中国早已开始领受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惠顾或冲击,另一方面大多数国人对全球化和跨国民族 主义之理念仍深感陌生。在此现象的背后,缺乏的正是对文化现象之理论概括和对历史走向 的学术引导。在这一背景下,尹晓煌与何成洲两位学者主编的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 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一书面世,值得我们庆贺。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两位学者辛勤采拮的是世界全球化理论界权威人士的著述。因 此以 “经典文论”作为书名,绝属名至实归。收入书中的各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之现 象和发展趋势做出理论层面的表述,对国人对全球化历史趋向的理解无疑具有极深刻的参 考意义。毋庸置疑,书中学者们的切人点和涉及之领域各不相同。但依笔者愚见,每篇文章 都在不同程度上致力于重构一种适应于全球化新形势的崭新时空观。例如,费希金 (Shelley · 150 · 评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 FisherFishkin)对跨国民族主义对美国历史和文化之影响做出新的诠释。在她眼中,“美国” 不仅是传统理念中以白人社会为主体的北美国家,而且也是一个包括中国麻将和 日本建筑风 格在内的各种文化因素之杂糅合体。而对于春海 (HarumiBefu)来说,“日本”也许不仅是一 个位于东亚的岛国,而且还存在于遍布海外的数以百万计的日本移民之中。同样,杜维明(Tu Weiming)论及的 “文化中国”,显然不但超越中国地理疆域,而且赋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承 继某种共时I生。正是鉴于此类时空观的变化,麦克 ·哈特 (MichaelHardt)认为,原本属于不 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应成为整个人类所共享的 “共有资源”。哈鲁吐涅 (H.D.Haroorunian) 对 “后殖民研究”和 “区域研究”等学科之反思,也体现出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而戴维 ·哈 维 (DavidHarvey)则对全球化语境中的 “普世价值”和 “地方性”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做出了 深刻论述。在笔者看来,构建新的时空观正为身处全球化时代的国人所亟需,而书中的各篇理 论著述为此做出了重要启迪 。 然而正如哈维所言,普世性若无地方性的支撑 便“有可能沦为空洞与虚假”。全球化与民 族特色并不一定互相排斥;相反,二者完全可能相得益彰。全球化显然不能等同于西方化或者 美国化。但是,毋庸讳言,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的走向一直为西方,特别是美国所左右。如 果把全球化看作一场世界各国及各种文化之大合唱,美国显然扮演了领唱者的角色。随着中 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全球化大趋势之深人理解和把握,中国越来越有可能 成为这场大合唱的另一位领唱者。只有独一,并无其二的领唱者之大合唱未免略嫌单调。唯 有等到新的领唱者之加入,全球化这场大合唱才会产生出更美的旋律。我想这正是本书的两 位编者的希冀之所在。 [作者单位: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