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实践与体会.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实践与体会 杨 坚,胡文亮,刘旭华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 摘要: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工作是口述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基础,涉及到采集对象、采集方法、采集人员以及采集环 境、时机等多个方面,只有选择合适的采集对象,运用适当的采集方法,并由训练有素的采集人员在友好融洽的 采集环境中进行口述科技史料的采集工作,才可以获取尽可能翔实的材料。本文就作者在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工作 中的一些体会进行回顾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教于专家。 关键词:口述科技史;实践;体会 Experience and Rethink of the Collection of Oral Technology History Materials YANG Jian, HU Wenliang, LIU Xuhua (College of humaniti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As the basic of oral technology history research, the collection of oral technology history materials refers to several parts, such as collection object, collection methods, the staff, the time and environment of collection. Only the proper object and way, add to the professional staff members, harmonious atmosphere, can make the collection wok done well. The aim of my thesis is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llection work, rethink the insu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and consult the expert. Keywords: Oral technology history, Experience, Rethink 口述历史是研究当代史的重要方法,但其发展也才60 多年,国内口述历史的成长期则更短。但口述 历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尤其在人类学、女性文化和家庭历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叶永烈说过:“口述历史内容是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挖掘历史老人头脑中的记忆,从某种意义上 [1] 来讲,就是抢救历史,抢救非物质遗产。” 口述科技史是口述历史中的一块新领地,在抢救现代科技史料 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经费、人员等因素限制,十年来发展差强人意。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的《中 国科技史杂志》辟有“口述科学史”专栏,专注于推动中国口述科技史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抢救老科学家 “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章,对推进国内的口述科技史发展,发挥了很大的 作用[2] 。2010 年,中国科协组织“老科学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我有幸参加并承担“庄巧生院士 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在工作实践中碰到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个人的体会,通过交流,对下一步如何进一 步开展工作提供帮助。 基金项目:庄巧生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作者简介:杨坚,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农业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联系电话:025 E-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