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董永观,郭坤一,肖惠良等,《矿床地质》2002.S1).pdfVIP

西昆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董永观,郭坤一,肖惠良等,《矿床地质》2002.S1).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昆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董永观,郭坤一,肖惠良等,《矿床地质》2002.S1).pdf

矿 床 地 质 2002 年 MINERAL DEPOSITS 第21 卷 增刊 西昆仑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in West Kunlun Mountains 1,2 2 2 2 2 2 董永观 郭坤一 肖惠良 张传林 王爱国 赵 宇 (1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6) 1, 2 2 2 2 2 2 Dong Yongguan , Guo Kunyi , Xiao Huiliang , Zhang Chuanlin , Wang Aiguo , Zhao Yu (1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 Jiangsu, China) 摘 要 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 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是横亘于中国中部巨型纬向构造带(昆仑-祁连-秦岭构造带,也有称之为中央造山带)的 重要组成部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多种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区内已经发现的矿床类型繁多,矿种较全。 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利地区之一。 关键词 成矿特征 地质背景 西昆仑地区 1 区域背景 1.1 地质背景 西昆仑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大地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 的结合部,中生代以来处于特提斯构造与欧亚板块构造南缘的结合部,是横亘于中国中部巨型纬向构造带 (昆仑-秦岭构造带,也有称之为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由北向南大致可分为铁克里克古元古 代(新太古代)隆起、昆盖山-库尔良晚古生代裂谷、公格尔-柳什塔格中新元古代地块、上其汗早古生 代岛弧、阿什库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巴彦喀拉早古生代陆缘盆地、阿克赛钦中间地块和喀喇昆仑中生代 陆缘盆地以及冈底斯板块等多个构造单元(丁道贵等,1996;汪玉珍等,1987;潘裕生等,1990;肖序常 等,1998)。 西昆仑地区地层发育较齐全,在太古宙和元古宙的众多层位中有绿岩系、花岗绿岩系及硅铁岩系。在 古生代的活动陆缘及裂谷带中有基性火山岩分布。在大陆深断裂带有高原玄武岩及超镁铁质及超碱性岩展 布。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在塔里木盆地边缘有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稳定沉积。在昆仑山北缘及山间盆 地有中、新生代红色岩系。 西昆仑地区岩浆活动频繁,时限长,起始于晋宁期,直至喜山期。岩性复杂,由超基性至超碱性岩均 有出露,但以中酸性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在燕山期和喜山期有不少深源岩体。其中一部分为浅成 斑岩体,一部分为次火山岩和喷发岩(姜耀辉等,1999a)。 在西昆仑的断隆区、褶皱带的中间地块及巨型断裂带中,岩石普遍受到较强裂的变质作用,形成了广 泛的变质岩系,引发了混合岩化及诸多变质分异的脉岩。 晚古生代以来,本区发育着与区域构造线呈大角度斜交的横跨性构造带,它们多成为成矿热流体上升 的通道,如乌恰—依扎克、皮山—克里阳、巴楚—墨玉等深大断裂,对成矿作用起到了控制或联合控制的  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西昆仑成矿带”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 董永观,男,1956 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110 矿 床 地 质 2002 年 作用。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