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控”现象流行的模因论分析
摘 要:本文在模因论的框架下分析“X控”流行语的特点,指出其流行要具备三个特点:长寿性、多产性和忠实性。其生命周期分四个方面:同化、保留、表达和传播。此外,“X控”流行语的广泛传播得益于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分析揭示出复杂文化现象背后的动因,对于人们理解文化现象以及语言教学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X控” 模因 规则系统 模因复合体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语言也在不断的变化中。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后,人类语言的发展更加迅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语言变体,它们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如“XX门”“XX虫”“XX哥/姐”“被XX”“hold住XX”等,这类词语在人们的生活中正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XX控”的表达特别引人注目。“控”字来源于日语的“コン(con)”,取自“complex”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类似于汉语中的“癖”,由此组成的流行语如:“萝莉控”“正太控”“女仆控”“丸子控”等。与此相关的词和文化也传入到中国来,如“兄控”“妹控”“大叔控”“手机控”“彩票控”“零食控”“微博控”等,在中国某些大城市已经有了女仆咖啡屋,如北京、重庆、成都、武汉、上海等。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中,这种现象的传播更为普遍,如:
“就读于锦江区某中学的小文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拿着一部苹果手机,每天早晨和晚上,她一定都会发一条原创微博。”
(引自“八成小学生开微博,家长‘悄悄关注’怕被吐槽”,成都商报2013年04月08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微博”这样的词,接下来便有了“微博控”。“微博”和“微博控”的出现都是为了表达独特的社会现象,在这里“微博控”便是“X控”家族中的一例。这类“X控”文化的出现和传播如此迅速和引人注目,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从模因的角度分析该类现象,揭示其内在的动因和机制。
一、模因论及相关研究
模因(meme)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专著《The Selfish Gene》,根据Dawkins(2006:192),“meme”来源于希腊语“mimeme”,为了让其像单音节的“gene”,就将其简化为“meme”,可以认为该词和“memory”或者法语词“meme”有关。国内学者对该词的翻译有众多版本,如“觅子”“秘母”“谜米”“幂姆”等,综合各种因素,何自然与何雪林(2003)将该词翻译为“模因”,谢朝群与林大津(2008)对该词进行了溯源。模因的出现是为了表达文化传播的单位(unit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它可以指曲调、观点、流行语、服饰样式、建筑风格等。Blackmore(1999:4)将其定义为“不同的人之间相互传递的东西,可以是一个观念、一个教诲、一个行为、一条消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模因通过人的模仿而传播,人的模仿能力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可以将模因看成是模仿的单位(units of imitation)。这种模因传播的理论就是模因论(memetics),是用来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该理论指出,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相互传播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
模因论可以有效阐释许多语言和文化现象,如杨永林(2008)对诸如“水门”等各类“门类事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英语后缀“-gate”和汉语中“XX门”产生和传播过程的差异;黄鸣(2011)对“被XX”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以及其语用意义进行了分析;庄美英(2008)指出了如何打造强势的广告模因等。模因理论还可以用在对翻译现象的研究中,如王斌(2004)指出模因研究有利于我们在翻译中把概念作为切入点,从而实现翻译研究在宏观与微观、语言与文化、结构与认知上的整合;尹丕安(2006)指出模因在翻译中的嬗变促使我们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灵活处理源语文本;曹淑萍(2011)指出了模因论对汉语公示语英译的指导意义;陈晓莉和文军(2011)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模因现象。从模因的角度分析语篇是一新的视角,徐盛桓(2005)就此角度研究了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literary intertextuality),指出模因是文学作品互文性的酶源。此外,模因论还用在社会语用和交际方面,如何自然与何雪林(2003)指出了交际特别是互联网中的信息感染和语言感染现象。
模因概念自提出后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如Susan Blackmore最近又提出teme(技术的基础)的概念,同时其阐释力也在扩大,能让人们看到复杂的语言、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动因。因此,“X控”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社会现象可以放在模因论的框架下去分析。
二、“X控”流行的内在机制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