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6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冬之卷
明初文学中的乐境建构
张德建
提 要 明初 的乐境建构体现 出鲜明的理学、政 治和伦理特征 ,与理 学思想、国家哲
学、皇权政治和社会建设有密切关系。洪武间的乐境突出表现为理欲关系的紧张,理道极
尽所能地控制欲望,将欲望限制在极弱的水平 。永乐以后的乐境建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政治伦理统摄下的乐境设计,二是等级与秩序 背景下乐境建构,从而构建起一个和睦畅
适 的乐境 ,达到建立和谐平稳社会 的 目标 。
关键词 理欲 后乐 同乐 清乐 和乐
忧乐是性情之必然,是性灵的外现 ,“皆性蕴诸中,情发于外”,①这种从儒学 出发的
基本认识使忧乐两种情感获得 了根本支撑 ,从而在文学表现中占有重要地位 。潘恩 《重
刻洞庭集序》:“昔在骚人贞土 ,流寓羁楱 ,往往抉摘搜罗,摅寄情神,阐杨灵秀 ,言人人殊 ,
以故文辞烂然可靓记矣。然商举大略,不出忧乐二端。”②这是对古代文学表现内容的高
度概括 ,中国文学的确可 以说 “不出忧乐二端”。本文 即以忧乐在明初文学 中的表现人
手 ,探讨台阁文学中乐境。
一 明初乐境 中的理欲紧张及其消解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乐境既有对超越性境界的追求 ,又有感性欲望的满足 ,二者之间
的平衡 、紧张、冲突形成了不 同的乐境。明初承元代理学遗绪 ,以理道为 中心展开乐境建
构,理道与欲望呈现为紧张关系,理道极尽所能地限制欲望 ,将其存在限制在极弱 的水平 。
儒家哲学将道德与审美合而为一 ,追求道德化的情感满足和表现,并将其上升到形而
上的超越中体验美的境界。他们并不否认个体体认 中的趣 味和感知 ,刘三吾 《悦道乐存
说》:“《论语》首篇孔子语说,必先于乐 。先儒谓乐 由悦而后得 ,良以理义之悦人心,犹努
豢之悦人 口。士君子学道不至味乎其味 ,而深有以悦乎其心 ,乐乎其趣 ,不足与语悦道语
乐存也。”③乐 由悦生,得其趣味,才能 由义理深入到审美与义理统一的境界之中。但就审
美而言 ,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矛盾 ,道德化审美将外物视为达到超验境界的过程物,主观
心理对道的体悟与理会决定了审美方向的一致性和固化特征。明初的乐境建构就突出地
① 郑纪:《东园文集》卷5《湖船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
② 《潘笠江先生集》卷 8,明嘉靖至万历刻本 。
③ 《坦斋先生文集》卷上 ,万历六年贾缘刻本 。
明初文学 中的乐境建构 117
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矛盾。宋讷在 《平远堂诗序》①中指出风乎舞雩之乐和濂溪庭前春草
式明道之乐 ,是一种超然 自由的境界 ,不是世人所谓感性快乐或对象化审美愉悦 ,因而反
对单纯的仅止于外物赏乐式的骚人逸士之乐。悟道就其精神境界而言 比较接近审美境
界 ,但这种理学思想方式排斥现实具体 的物象,具体的物只是人们体悟天理过程 中的佐
助,不具有独立 自性。谢肃 《水竹居记》一文由面对景物之清美 ,从游适观美之乐人手 ,提
出君子之于学惟道是适 ,故能 “所守弥坚 ,推 以泽物 ,则沛乎莫御 ,此格物之学 ,深得水竹
之妙于形迹之外 ,不亦乐乎 !”②格物之学要超乎事物的形迹 ,即去除其感性特征 ,方能达
到沛然充满的人生境界,故他们明确表述 了对文人词客的鄙视 ,因为词人不能通过观物获
得涵养超然的生命境界。但同时,外物不断地诱惑并阻碍人们获得和保持这种超然之乐,
因此必须抵斥外在的物欲诱惑。
理学思想影响下的乐道建构与现实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 ,因此在思想上总是处
于高度警惕的状态中。从抽象意义上说 ,他们认为人必须安于义理 ,不为外物所动,方孝
孺在 《全乐斋记》里论述 的也是这个道理。③ 乐有内外之别 ,资于外物虽有可乐,但其乐
有时而尽 ,正如物质享乐可以使人乐,亦可使人悲。君子之乐则全受于天,内心极诚明,与
万物一体 ,同其周流 ,故天地万物无不可乐。胡翰 《乐善论》指出耳 目心志之欲往往成为
吾心之累,仁义礼乐才是天下之至贵可爱者 ,“本乎天命之微 ,显诸 日用之常 ,格乎上下而
放乎四海 ,无往不准也 ,无物不体也 ,会而归之 ,不越吾神明之舍 ,则吾 固有之善也。”④但
人既有此血 肉之躯 ,则物欲享乐必是不可断绝 ,关键在于对情欲嗜好进行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