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论文摘要 协同发音(coarticulation )是二十世纪60 年代后逐渐发现的不同于传统语音 学的新现象,指在语流中,音段并非是静止的、分离的声音,音段会对相邻的音 段产生影响。自此之后,协同发音就成为了语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协同发音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国外的协同发音研究各 种理论各种模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国内的协同发音研究起步较晚,在近 20-30 年间才逐步发展,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研究远少于音节间协同发音,且 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使用参数较为原始,对音节中协同发音现象的揭示不够 深入。因此本研究通过各种声学分析,从 VV 、VVV 结构分析复元音中的协同 发音、从CV 结构分析音节中辅音与元音的协同发音、从NV 、VC 、NVC 结构 分析音节中鼻音的协同发音,对普通话音节中的协同发音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VV 、VVV 复元音中协同发音的特征:(1)二合元音中V1 向V2 过渡时存 在两种过渡类型:显性过渡/ai 、ia 、ua/和隐性过渡/ei 、ie 、ye/ 、/au 、ou 、uo/ 。 VV 共振峰过渡的拟合斜率一方面取决于V1 、V2 各自所处的下颌、舌的位置; 另一方面取决于V1 向V2 过渡时的运动特征:下颌的运动方向及唇的圆展与否, 及其对舌产生的连带影响。(2 )本研究以F1 的最大值为临界点,将V1V2V3 分 f b f b 解成vvv 和vvv (即V1V2 和V2V3 ),分解后的vvv 和vvv 均为隐性过渡,显 性过渡在VVV 中不复存在,这是VVV 能够快速灵活转换的内在趋势和必然要 f b 求。vvv 和vvv (即V1V2 和V2V3 )的共振峰拟合斜率与VV 有显著区别,且 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kF1 统一变小,kF2 统一变大,这与V 1V2V3 的下颌运动总 是先高位-低位-高位,舌的运动中V1 与V3 的运动方向相反有关。 CV 音节中辅音与元音的协同发音特征:(1)/k/ 、/x/音轨斜率大于 1,受后 接元音影响程度非常大; /p/ 、/f/音轨斜率大于0.8,受后接元音影响程度较大; /t/ 、/l/ 、/tʂ/音轨斜率大于0.5,受到后接元音一定程度的影响;/tɕ/ 、/ɕ/ 、/ʂ/ 的音 轨斜率小于0.5 大于0.4,具有较强的抗协同发音能力;/ts/ 、/s/ 的音轨斜率小于 I 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 0.4,抗协同发音能很强。(2 )无论是塞音、擦音、塞擦音,不同发音部位辅音 的音轨斜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塞音的音轨斜率显著大于擦音,塞擦音的音轨斜率 显著大于擦音,边音的音轨斜率显著小于塞音。(3 )Coarticulation 系数包含辅音 与元音的Coarticulation 系数,辅音Coarticulation 系数与音轨斜率呈中高度相关, 证明 Coarticulation 系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参数,能很好反映辅音与元音之间的 相互影响。(4 )元音的Coarticulation 系数=SD (F2onset )/ SD (F2target ),从大 到小为/u/ /a/ /ə/ /i/ ,/u/受前接辅音的影响程度最大,/a/受前接辅音的影响程 度较大;/ə/受前接辅音的影响程度其次;/i/几乎不受前接辅音的影响,具有很强 的抗协同发音能力。 VC 、NV 、NVC 音节中鼻音的协同发音特征:(1)鼻声母/n-/对后接/-v/ 的鼻 化程度大于/m-/ 。(2 )鼻韵尾/-n/对前接/v-/ 的鼻化程度大于/-ŋ/ 。(3 )对高位元音 /i/ ,鼻辅音/n-/ 的顺向同化作用强于鼻辅音/-n/ 的逆向同化;对中低位元音的/a 、 ə/ ,鼻辅音/n-/ 的顺向同化作用与鼻辅音/-n/ 的逆向同化作用相当。(4 )鼻声母和 鼻韵尾组合,中低位元音/a 、ə/ 的鼻化程度分别大于NV 、VC 结构,但不是简单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