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体中个体的理性与非理性之冲突.pdfVIP

浅析群体中个体的理性与非理性之冲突.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社会学读书报告 姓名:秦雅楠 学号:1201301774 浅析群体中个体的理性与非理性之冲突 ——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象与骑象人》 公元前399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不敬城邦所敬的诸神而引 进了新神”以及“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两项罪名被崇尚民主的古希腊人民按照合 法的程序,经过民主的投票判处死刑。那一刻,民众的意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大众的力量轻松的战胜了一个年迈的老人。正如苏格拉底在最后一刻所言:“分 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虽然苏格拉底 的肉体消失了,但是却因其从容坦然而英明远播,而彼时雅典的民主大众却永远 只能和“群氓”联系在一起。1 无独有偶,崇祯三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 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按照“磔刑”(分裂肢体)被处死于西市。行刑 时,围观群众生啖其肉,据张岱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 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2而如今,袁崇焕得以沉冤昭雪、千古留名,彼时的围观群众却因其恶劣的行径 为后人所不齿。 这两个历史事件中,“群众”所表现出的残忍行为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非常 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一直认为是良善之躯的普通大众会做出如此疯狂而又荒唐 的举动?这些群体中难道就没有有良知、有理性的个体吗?如果有,为什么个体 的理性却被完全淹没在群体中?如果时光倒转,我们就是当时的群体中的一员, 我们又会有怎样的举动?种种疑问不禁涌入脑海。 在本学期的法社会学课中,我们三十几名同学有幸和郑老师一起以Seminar 的方式对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 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勒庞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分析社会变革的 参与主体——群众的行为及心理特点。经验性的阐述了大众非理性且充满变数的 心理世界。这本书更犹如一面直击人类内心世界的明镜,细细想来,那些投票处 死苏格拉底、生啖袁崇焕的人不就是这面明镜中所映射出的逐渐丧失个性的“乌 1 朱承:“警惕‘乌合之众’”,载《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11期,第129页。 2 同上,第130 页。 法社会学读书报告 姓名:秦雅楠 学号:1201301774 合之众”吗?在这面镜子中我们又何尝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我看来,人类之 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原因就在于人类能够理性的思考,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正如《乌合之众》所展示的那样,理性的个体往往在群体中表现出集体无意 识性,并且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举动。由此可见,事实上在群体中,个体的理性与 非理性有时候存在着巨大的冲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冲突?我们又如何避免使自 己沦为“乌合之众”?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与《乌合之众》一样,《象与骑象人》也是一本十分有意思的书,作者乔纳 森·海特是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坦普尔顿奖”获得者。在这本书中,作者 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以现今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大 量的心理学实验,探讨他所提出的有关幸福的假设,生动而有趣。书中关于个体 的理性与非理性之冲突的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冲突产生的原因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勒庞笔下的“群体”做一个简单的界定,这 里的“群体”指的是“心里群体”,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有时, 即使有组织的一群人同时聚集在同一地点也未必构成勒庞笔下的群体,例如,纯 粹为了上课而聚集在课堂的学生们;相反,即使没有物理意义上的聚集,但如果 成千上万的个人却因为某个偶然事件而产生了心理以及情感上的共鸣也足以使 他们构成一个“群体”。勒庞指出,“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暂时的 3 然而又十分明确的普遍特征。”洞察力极强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