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语文:借喻和借代.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借喻: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似关系,是通过联想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使用时,省略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借用喻体表现本体。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中用“梨花”表现“雪花”,是因为雪花和梨花在形态、颜色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是借喻。鲁迅《故乡》中“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隔阂,将抽象的情感隔阂具体化为可感的“厚障壁”,让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两人之间的变化。

可见,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延伸形式,要求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但存在外形、性质等相似点。

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句式。鲁迅《故乡》中的“厚障壁”代指“隔阂”,可还原为“两人之间的隔阂像厚障壁一样”。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鸿鹄”,可还原为“目光短浅的人就像燕雀”“有远大抱负的人就像鸿鹄”。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关系,比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事物与其特征的关系、人物与其所使用的工具的关系等,使用时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替代本体。

借代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依靠本体与借体的紧密关联,如标志物、材料、特征等,强调两者归属同一类别或场景,基于相关性的特征替代,无法转换为明喻。例如,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身份标志,因此可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但红领巾和少先队员两者之间并无相似性,不能还原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丝竹”代音乐,也是借代,因当时乐器材料一般为丝弦与竹管,不能还原为“音乐像丝竹”。

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整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本来是周瑜的穿着打扮特点,用“羽扇纶巾”来代替周瑜这个人。陈毅的《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罗”,用“旌旗”借指军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而用“黄发”代指老人;“垂髫”指垂下来的头发,古时候,童子在没有举行冠礼前,头发下垂,因而用“垂髫”代指小孩。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伛偻”形容弯腰曲背的样子,大部分老人的腰背有点弯曲,在文中借代老人;“提携”本来是“牵扶”的动作,因为儿童需要大人牵扶着,在文中借代儿童。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句中的“帆”是船的一部分,两者有密切的相关性,用船的一部分“帆”来代替整只船;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和范仲淹《岳阳楼记》“锦鳞游泳”,两句中的“鳞”本来是鱼的一部分,这里都用“鳞”来代替整条鱼。

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是具体事物,代替的是“武力”这一抽象概念。陈毅《梅岭三章》中“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是战争的具体表现,代替的是“战争”这一抽象概念。

专名代泛称?: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这一专名来代替“智者”或“聪明人”的泛称。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句中第二个“李公朴”,用来代指不怕牺牲、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人,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革命力量的强大。

材料代本体?:指的是用制造事物所用的材料来代替该事物本身。例如,荀子的《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句中的“木”和“金”分别是制造物品的材料,用来代替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

人名代著作?:指的是用作者的名字来代替其作品。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这里的“鲁迅”不仅指人,还指他的作品。

绰号代本人?:指的是用人物的绰号(外号)来代替其本名。这一类型在日常对话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但具体例子因语境而异,因为如果是通过比喻而起的绰号,那么用外号代替本人,就是借喻。如果根据人物的特征起的绰号,那么用外号代替本人,就是借代。

《林海雪原》中的剿匪小分队三位队员的外号,就属于不同的修辞方法所得:孙达得,人并不特别高,但腿特别长,“身轻如燕,健步如飞”,耐力惊人,能在雪地里日行数百里,外号“长腿”;刘勋苍,膀大腰圆,考试不行却体育全能,因而得外号“坦克”;卫生员白茹一身白大褂、白护士帽,在林海雪原里像“一只掠过雪地的白鸽”,因此得名“小白鸽”。可见,如果这三个外号代本人,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