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出国留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docxVIP

2025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出国留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出国留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语文部分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癖好(pǐ)执拗(niù)创伤(chuàng)长吁短叹(xū)

B.炽热(chì)埋怨(mán)模样(mú)提纲挈领(qiè)

C.星宿(xiù)字帖(tiē)应届(yīng)载歌载舞(zài)

D.提防(tí)哺育(bǔ)粗犷(guǎng)莘莘学子(shēn)

答案:B

答案分析:A项“创伤”应读“chuāng”;C项“字帖”应读“tiè”;D项“提防”应读“d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松弛度假村甘败下风

B.脉搏追溯大拇指世外桃园

C.赃款竣工水龙头金榜题名

D.沉湎装钉明信片谈笑风生

答案:C

答案分析:A项“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B项“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D项“装钉”应为“装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话虽然不多,但耐人______。

②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______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③看来,这个经历了八百年风雨______的古塔,究竟还能保存多久,实在难以预料。

A.寻味搜集侵蚀

B.回味收集侵蚀

C.寻味收集腐蚀

D.回味搜集腐蚀

答案:A

答案分析:“寻味”有仔细体会、玩味之意,“回味”更侧重于回忆中的体会,①句用“寻味”合适;“搜集”强调搜寻、到处寻找,“收集”着重于把分散的东西收拢在一起,②句用“搜集”;“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腐蚀”主要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损坏,③句用“侵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京大学,又想报清华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B.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C.这家的窗台摆满了鲜花,房间布置得十分高雅,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个附庸风雅的人。

D.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答案:D

答案分析:A项“见异思迁”指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含贬义,此处语境不适用;B项“无庸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应是“无庸置疑”;C项“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答案分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无涯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