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学生用-命题前瞻 古代诗歌选材和题型创新考查方向探究与训练.docxVIP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学生用-命题前瞻 古代诗歌选材和题型创新考查方向探究与训练.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命题前瞻古代诗歌选材和题型创新考查方向探究与训练

创新命题一补充文字残缺的诗句

2024年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所选诗歌为宋朝诗人吕本中的《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因为这首诗有缺字,所以命题角度比较新奇,选择题C项引入教材中学过的《庄子·逍遥游》,以此推断颔联所缺字为“鹏”,让学生判断正误,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下面从命题和解题两个角度来分析此题的精彩之处。

命题精彩处

具体阐释

把日常阅读素养凝聚在一个字的识别上

舟常常代指“我”。如“野渡无人舟自横”,“自横”的是诗人的无奈。因此颔联前句“舟比蜉蝣千顷外”表面上写的是舟,实际上写的是“我”,体现自我渺小。

对诗情脉络的解读聚焦在一个字的判断上

首联描绘了春水初涨、青草繁茂的春意盎然之景。颔联写诗人感受。面对这样的大好春光,人往往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而颔联后句若用“鹏”(大鸟),则体现不了自我的渺小,不合乎诗情发展脉络。

部分命题给聪明的学生指路

B项对C项有提示作用。B项“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是对颔联前句的阐释,强调了小舟与蜉蝣的同一关系,而C项强调鹏与斥鹦的对比关系,两句内物象的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这一创新考法本质上考查学生推敲诗歌中的字、词的能力,要求学生整体理解诗歌内容,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诗歌语言细腻度的把握,还能促进他们深入剖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艺术手法。围绕缺字材料,可以在选择题中推敲所缺“意象”“人物”等,如下面第1题和第3题;也可以在简答题中分析两首诗的缺字是否相同,如下面第6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运用逻辑推理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相关写作背景进行推断。同时,还需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将学过的诗歌知识、文学常识等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以上命题基于字词在诗歌中是否准确,上升到“鉴赏”的能力层级,则会考查分析字词释义、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以及探究字词与诗歌意境营造、诗人情感表达的关系等,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诗歌鉴赏基础。下面围绕字词赏析还命制了两道简答题,一是与诗歌情感联系,考查用词是否协调,如下面第2题;二是从表意效果角度,考查对比改字的表达效果,如下面第4题。

命题角度(一)结合教材推敲所缺“意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____枝。

佳人拾翠【注】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拾翠:本指拾取翠鸟羽毛作为首饰,后指妇女游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通往渼陂的纡长道路,经昆吾,御宿川,紫阁峰的阴影倒映在汉陂水上。

B.颔联出句句式倒装,将“香稻”放在醒目之处,说明这里物产丰美,起强调的作用。

★C.“乌鸦”常在秋天出现,有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后面“晚”字提醒缺字是“暮鸦”。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回到现实,长吟远望,在抚今追昔的沉思之中,白头深深低垂。

★2.有人认为颈联“佳人拾翠”“仙侣同舟”与尾联的“苦”不协调,请你阐述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归纳]

古诗歌用词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音韵格律不匹配,如在某些需要押韵的句尾使用了不合适的词汇;

2.语言风格不一致,如一首诗中既有典雅庄重的词汇,又有俚俗浅白的词汇;

3.意象表达不贴切,如意象与情感不符、华丽的辞藻或丰富的意象胡乱堆砌。

命题角度(二)结合诗文判断所缺“人物”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此意

刘黻

此意苍苍晓不难,罚令狂士受饥寒。

春风纵好惟贪坐,夜月虽明亦懒看。

杜老却因穷得句,____非为拙辞官。

世情一味嫌清淡,多刈幽兰种牡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说天意就是要让狂傲之士遭受饥寒,议论中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B.春风美好,夜月明朗,景色之美让诗人情不自禁地贪坐、悠闲慵懒地观赏。

★C.颈联中诗人联想到了两个人物,由“非为拙辞官”可知,空缺处应是“陶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sf99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