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陶瓷工艺概论延迟符93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寿州窑-工艺技术;;寿州窑-工艺技术

胎釉;寿州窑-工艺技术

胎质;寿州窑瓷器属于高铝低硅瓷胎

自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先后对寿州窑-管咀孜-上窑镇-余家沟、医院住院部、高窑等窑址出土的瓷器标本,进行了科学化验分析,

普遍认为寿州窑瓷器属于高铝低硅瓷胎。;寿州窑瓷器属于高铝低硅瓷胎;寿州窑瓷器属于高铝低硅瓷胎;寿州窑瓷胎成分;;;寿州窑胎质;窑口;寿州窑-工艺技术

釉色;寿州窑釉的成分;寿州窑釉的成分;氧化铁着色剂

黑釉和酱红色釉的着色剂均为氧化铁,

在还原气氛中生成黑釉,

而酱红釉是运用先还原后再氧化的两次不同的烧造方法,引起两次不同的化学变化,生成深色酱红或浅色酱红釉的。;黑釉双系注子

唐(618~907年)

口径9.6厘米,底径9.4厘米,高21.3厘米

1992年5月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此器是唐代寿州窑黑釉瓷注的代表性作品。

黑釉釉色烧造的十分成功,从口部至底的黑釉发色漆黑光亮,光彩照人。器物的形态为长细颈,喇叭口,口沿圆润丰满,斜溜肩,长鼓腹,肩上置向上昂起的六棱短流,流口对称的一面置扁平弓形鋬,对称置二个小双股系。

在口沿边、六棱流的棱角处和鋬系的边缘处,黑釉泛酱色,是这些位置的釉层较薄,露化妆土白色底的原因。

足底露乳红色胎体,胎质坚硬。整器胎、化妆土、釉水三者在高温烧造下结合的很好,没有发生脱釉现象。;黑釉直口双系罐

唐(618~907年)

口径15.6厘米,底径11.9厘米,高23.8厘米

2010年1月12日于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产品中的大口罐在形制上有大、中、小三种式样,釉色有黄釉、黑釉和自然形成的窑变釉。富含氧化铁的釉水,在高温下烧结时间过长后,往往形成酱红色。该器由于烧结不够充分,形成了大面积黑釉和点状分布的酱红釉斑,有自然之美。这种直口罐的残件,在寿州窑上窑住院部窑址和松树林、东小湾窑址发现多件,而酱红釉器在医院住院部发现较多。从馆藏品看,当时的窑工已经能够控制窑温,烧制出通体酱红釉的大瓶,而发色纯正的黑釉直口罐类标本,多出土于东小湾窑址,反映出在唐代后期时,东小湾窑址烧制技术相对较高。;酱红釉穿带壶

唐(618~907年)

口径6厘米,最大腹围60.3厘米,底径10.5厘米,高28厘米

淮南市博物馆藏

圆唇,直口,短颈,溜肩,深腹。最大腹径位于肩下的上腹部,下腹斜收,饼形足,足底平。自肩至下腹布多道凹凸痕。通体施酱红釉,因受火不匀,器表釉色深浅不一,并于腹中有一乳黄色窑变斑。近底无釉,露乳白胎,胎质较粗。

上腹及中腹对称等距横置四扁条形系,共八系。上下系间为方便穿索,器壁微内陷,似瓜棱状。由于烧造火候控制不精准,器体稍有变形。

寿州窑的酱红釉完整器发现的较少,淮南市博物馆收藏有酱红釉大瓶。1988年秋在医院住院部发现有酱红釉瓷注残器,后修复完整。同时还出土有一批酱红釉罐的残片。;釉色

在烧造时,因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的不同,产生青、黄、黑釉不同的釉色。;釉色

氧化气氛,

是指烧窑时{高温时候},窑内空气供给充分,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

还原气氛,

是指烧窑时{高温时候},人为通入大量还原性气体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着色元素铁和钛的含量基本相同;施釉方法

施釉方法以器外蘸釉为主,

大型的罐类器物为刷釉,

器腹内为荡釉。;现存的高度在50厘米左右的大型罐类器物的表面上留有清晰的刷釉痕迹。;隋代青釉釉层

隋代青釉釉层较薄,

釉的玻化程度很高,

有细小开片,

一般为半施釉,

在器物的下腹部和足底露胎,

还常常发生滴釉现象,俗称蜡泪痕。;青釉堆塑压印纹四系罐

隋(581~618年)

施青釉,器内满釉,器外半釉。罐下部有流釉形成的蜡泪痕,釉玻璃质感强,有细小开片。

该器装饰简洁,但很有特色。在肩部和下腹部各饰一圈堆塑弦纹,两道弦纹与竖向四道弦纹联结,弦纹上用工具断开,形似江淮之间常用的柳编筐篓形状,腹下部形成数道蜡泪痕,与弦纹协调一致,浑然一体,非常简洁又十分生动。寿州窑在隋代已颇具规模,多见瓶罐类器物。隋代寿州窑产品不施化妆土,在还原焰下烧成,釉面玻化强,有小开片。装饰手法丰富,常见划篦弧纹和堆塑纹,简约而生动。;施化妆土

唐代寿州窑为了使釉色美观纯正,在釉下施化妆土,厚度0.1~0.5毫米,用料经过淘洗,颗粒很细且少,与胎的矿物结构类似,二者的凝结良好。

化妆土,就是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黄釉双系注子

唐(618~907年)

口径9.6厘米,底径11.5厘米,高21.9厘米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工作站藏

侈口,卷沿,翻唇,唇部饱满,短直颈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