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陶瓷工艺概论延迟符83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寿州窑-唐代陶瓷

-文房用具;黄釉多足砚

唐(618~907年)

直径16.9厘米,高6.9厘米

2011年6月8日于合肥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圆形,呈二层台状,上层圆台稍小,叠加于下层台之上。宽圆唇沿、直腹,砚堂鼓起,沿内四周凹弧。多足砚的砚堂一般较平坦,以便研磨,而此器中间凸起,或许是烧造中产生的。下层砚壁环一周向下伸出9个蹄状足,足宽大,为马蹄形,足中凸起。施黄釉,偏暗,蜡质感强,在口沿及凹陷处有厚厚的积釉。;黄釉多足砚

唐(618~907年)

直径19.3厘米,高6.3厘米

2011年6月13日于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圆形,直腹,唇沿,沿内边缘处为深弧面凹槽,砚堂中部隆起呈平台状。未施釉,手摸上去有砂质感,应是便于发墨所为。腹中部外壁饰一周凸弦纹,从弦纹向下,环砚一周置13个滴水状圈足,足底浑圆垂地,呈等距排列。每足上饰三瓣莲瓣纹,下饰二道凸弦纹。除砚堂外均施黄釉,釉偏暗,在凹陷处有积釉。器的胎质坚细,尤其是烧造温度要比一般器物要高,这可能是考虑到砚是磨墨的文房实用器的缘故。;黑釉瓷砚

唐(618~907年)

口径10.1厘米,底径9厘米,高2厘米

标本修复

淮南市博物馆藏;青绿釉暖砚

唐(618~907年)

直径18.5厘米,高9.5厘米

2011年11月23日淮南康杰捐赠

淮南市博物馆藏

暖砚类产品发现很少。此器胎骨有明显的寿州窑特征,未施釉的砚池显示其胎料中含有白色、黑色细砂,胎质接近缸瓦胎,胎色粗红。砚的形制呈扁鼓状,分三层。上层为砚堂,呈水平面,周围斜壁外敞。在砚堂一侧有漏孔,下有贮墨的袋状腹。中层分内外,外为四根圆柱,连接上层砚堂和下层底足;内呈筒状,中间空,为燃烧木炭的空间,筒壁镂“上、人”铭,是为出气孔。下层为饼状底。四根圆柱的顶端两侧饰两个扁平的小乳钉纹,贮墨的袋状腹外壁饰四个莲花瓣,底足上沿成锯齿状。除砚堂外,通体施青绿釉。从其工艺上看,没有施化妆土,可能是晚唐,或更晚以后的寿州窑产品。;镇

的使用自汉代以后就多见,一般为金属镇,唐代流行使用瓷镇,有纸镇、席镇之别,

席镇是用来压席子的;在高架家具传入中国之前,人们一直习惯于席地而坐,???子也一直是古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用藤子、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因此席镇应运而生。

纸镇是用来压纸的。;黄釉兽形镇

唐(618~907年)

底座径6.2厘米,高5.1厘米

寿县博物馆藏

圆形座上置一只豹、虎类动物,呈盘曲卧姿,兽首伏于前肢,圆目前视,后肢卷缩至兽首下,兽爪下搭,身体放松,给人以憨态可掬之感。通体施黄釉,有蜡质感,足部露胎,胎质白细。从此镇的形制判断,应属纸镇。;黄釉狮形镇

唐(618~907年)

长8.2厘米,宽5.5厘米,高4.8厘米

2010年1月12日于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狮呈扑抓猎物状,前肢卧后肢蹲,头部枕于两爪之上,左爪中抓有一块方形物。头部夸张变形,吻部大而突出,狮子头上的鬃毛覆盖颈部,双眼点褐色釉,炯炯有神。后肢硕壮有力,显示出发达的肌体,狮尾略向右贴附在身体上。整器造型非常洗练生动。

此黄釉狮形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品。智慧的窑工用简单的几块泥条,创造出既十分肖形又有些夸张的卧狮形态,是寿州窑产品中一件珍贵的文房用具。该器胎体细腻、紧密,黄釉发色饱满,玻化很好,有细小开片。兽形镇在唐代的许多窑口都有生产,形制区别不大,但此狮形镇造型更显生动,显示出寿州窑工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黄褐釉卧虎镇

唐(618~907年)

长18.5厘米,宽10.7厘米,高11.5厘米

2013年5月13日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此镇器型较大,应是席镇。方形座上老虎为四肢蜷缩的卧姿状。虎首昂起,两圆目上视,吻部宽大,鼻子隆起,前后肢均向前弯曲,下肢伏地,虎尾向一侧方卷起,虎背及尾部均饰虎斑纹,施黄釉偏褐色,在虎斑及凹陷处釉色泛黑,正好显示出纹饰的起伏变化。虎的下腹及足部釉色泛乳白,与褐色釉形成对比。此镇虽工艺略显粗糙,但造型生动,虎的形态憨态可掬。;蜡黄釉卧兽形镇

底径5.9厘米,高4厘米

2010年7月5日于淮南征集

蜡黄釉卧兽形镇。兽形似为虎、狮类形态,鼻子部分很大,且外凸。口、眼可辨识,头顶及背上可见鬃毛向后倒伏。后身卷曲至前端,两爪下垂。整器的兽形憨态可掬。;黄釉卧兽形镇

唐(618~907年)

底径8.8厘米,高5.7厘米

2010年11月4日于淮南征集

淮南市博物馆藏

黄釉卧兽形镇,为圆座式纸镇,兽形似豹类动物,不甚清晰。通体施黄釉,釉色浅淡,釉色较均匀。;青绿釉瓷塑兽残器

唐(618~907年)

高12.1厘米,宽7.4厘米,厚3.4厘米

2013年1月淮南康杰捐赠

淮南市博物馆藏

此器应是狮、豹一类的动物塑形附件,从整器判断应该还有底座。器物的背面为断裂的平面,似为二个对称粘接的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