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课件(共25张PPT).pptxVIP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课件(共25张PPT).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自主学习1.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朝、唐朝中期儒学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道教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武则天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南朝、隋唐反佛灭佛的原因、表现、结果。2.魏晋到隋唐时期文化、科技的表现。3.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1.发展趋势三教兴起公元前136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汉武帝像董仲舒像儒家是一个学术流派,儒教是一种文化信仰。后人为与崇尚老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称儒家为“儒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末年,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兴起。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趋势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弑君篡权政权更迭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三纲五常董仲舒儒学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纲常礼仪败坏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北魏《佛祖统纪》儒学理论自身缺陷,难以给人提供生老病死的解释和安慰百姓士人因果报应轮回来世修炼养生长生不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明哲保生消极避世三教兴起三教发展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趋势1、时空: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频仍。2、政治:统治者利用宗教控制思想,巩固统治。3、经济:独立的寺院经济。4、佛道发展:佛道注重人生现实问题,给予精神寄托。5、儒学缺陷:儒学理论自身缺少思辨性、理论性,难以给人提供生老病死的解释和安慰。天下失序儒学失据魏晋玄学:儒道互补,儒学进入新阶段(玄学思辨性极强:注重抽象理论、辩证有无、探究本原)曹魏时,统治集团斗争激烈,知识分子被迫明哲保身,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悉心研究三玄之学,倾向于“玄虚淡泊”。政治上追求无为,生活作风任其自然,社会风气崇尚清谈。三教兴起三教发展【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动摇/佛道广泛传播原因。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趋势1、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A竹林七贤—阮籍“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阮籍三教兴起三教发展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趋势【探究】佛教盛行又会带来哪些问题?十分天下财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魏书·释老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而佛有七八三教兴起三教发展①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②寺院经济不利于国家的赋税徭役;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趋势三教兴起三教发展三教合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思想变迁的主线是儒学地位的起伏。李白有“诗仙”之称。诗中体现出高远飘渺,逍遥自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王维有“诗佛”之称。诗中体现出超脱尘世,领悟禅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三教并行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趋势三教兴起三教发展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四次灭佛事件,但佛教发展并未受根本遏制。(1)统治者灭佛(2)南朝范缜反佛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而不是佛教所述的形神分离。南朝范缜三教合一三教并行(3)唐朝韩愈复兴儒学公元819年,唐宪宗尊迎佛骨,掀起全国性佛教狂热。韩愈直言上奏,痛斥佛教乃夷狄之教,劳民伤财,结果被贬千里之外潮州。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天命观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进而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唐宪宗韩愈“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历史时期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东汉末年建安文学曹操父子《蒿里行》东晋田园诗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南北朝骈文徐陵、庾信《哀江南赋》民歌北方南方南朝《西洲曲》北朝《木兰诗》唐朝诗歌李白“诗仙”杜甫“诗圣”《静夜思》等《望岳》《登高》《春望》等文学注:下列红色字体内容不要求掌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