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同步练习B卷2024- 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第17课 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同步练习B卷2024- 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袁隆平在文中提出“种三产四”目标,旨在提高耕地利用率。

B.课文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扩大耕地面积。

C.文章通过对比中外粮食产量,论证中国粮食安全的优势。

D.作者认为,粮食问题是中国独有的挑战,与世界无关。

2.?下列对课文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公顷稻田可提供27人粮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水稻单产需提高60%”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粮食安全是压舱石”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课文中“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的作用是()

A.引出粮食问题的历史渊源。

B.强调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

C.说明粮食是民生之本。

D.对比古今粮食政策的差异。

4.?下列对课文数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下降0.1%,说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B.我国杂交水稻推广后,每年可多养活45亿人口。

C.到2050年,全球水稻单产需提高60%才能满足需求。

D.我国人均耕地1.4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科学精神的一项是()

A.袁隆平团队攻克育种技术难题,实现超级稻亩产新纪录。

B.政府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财政补贴,提高生产积极性。

C.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虫小麦品种。

D.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6.?下列关于课文主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粮食安全需依靠政策、科技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力。

B.节约粮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C.中国粮食安全已完全解决,无需担忧。

D.种业自主是粮食安全的核心。

二、基础知识填空题

1.?文学常识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他提出的“__________”战略推动了粮食增产。

课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论证观点。

2.?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夯实()遏制()自给自足()保障()

3.?解释词语

遏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三产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粮于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3-4段),完成以下题目:

目前,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更高达60%以上。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齐格勒估计,目前每公顷稻田可提供27人的粮食,到2050年,每公顷稻田必须提供43人的口粮才能满足需要。也就是说,水稻的单产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60%。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一生的最大追求。这些年来,超级杂交水稻先后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目标。而中国的杂交水稻近几年在国外7个国家大面积推广,如果杂交水稻能推广到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到5亿人口。

1.?这一部分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2.?作者为什么强调水稻的重要性?

?

3.?分析文中“水稻单产需提高60%”这一数据的作用。

?

4.?结合课文,谈谈“良种、良法、良田”的关系。

?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安全,既要盯着“产”,也要管好“吃”。

2023年,一份关于粮食浪费的调查报告引发关注: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3500万吨,相当于7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意味着,即便粮食增产,若不遏制浪费,“饭碗”仍可能有缺口。某中学食堂的“光盘行动”公示栏显示:推行“按需打饭”后,每天厨余垃圾减少200公斤,相当于节约300斤大米——这足以让一个班级吃一周。

节约是“节流”,而“大食物观”则打开了“开源”的思路。传统观念里,粮食就是米面粮油,但现在,“粮食”的范围早已扩展:山东的盐碱地种出了耐盐大豆,青海的高原草场养出了牦牛,浙江的稻田里套养着小龙虾……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解释:“大食物观,就是向耕地要粮食,向草原要肉食,向江河湖海要水产,让食物来源更丰富。”

江苏泗洪的农民王桂兰对此感受深刻。她以前只种小麦和玉米,“一亩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2022年,她跟着农技员学“稻渔共生”:稻田里养螃蟹,水稻为螃蟹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