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Arabic2/NUMPAGES\*Arabic2
《学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找文言文的出处或作者信息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学过围棋吗?你知道围棋的哪些知识呢?
预设1:我学过围棋。我觉得下围棋能锻炼大脑的计算能力,提高智力。
预设2:我没学过围棋。但我知道围棋分黑与白两种颜色,两人轮流落子,棋子如果完全被围住,就会被吃掉。
2.教师出示资料:“棋”是我国传统的“四艺”之一,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传统的“棋”是指“围棋”,相传是尧所创,它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对弈双方,各执黑白两色的棋子,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或悔棋,以目数多者为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下棋有关的文言文《学弈》。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学弈)
5.借助注释,理解题目意思。
预设:学习下围棋。
设计意图:以交流对围棋的了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生活认知,进而理解课题。
二、夯实基础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则文言文,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情境听读
播放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①“弈”读“yì”;“惟”读“wéi”;“鸿鹄”读“hónghú”;“缴”读“zhuó”。
②结合注释,想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为”的意思,“为是其智弗若与”中“为”的意思,猜测两个“为”字的正确读音。“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中的“为”是“以为”,读“wéi”;“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的意思,读“wèi”。
③结合注释,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与”,“与”是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性本善,将道德规范为仁、义、礼、智,并将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
三、问题探究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则文言文了。那文中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注释或上下文,理解《学弈》中每句话的大意。
2.探究方法
(1)默读《学弈》,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小组交流每句话的大意,把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做好小组汇报的准备。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理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学生反复朗读并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可知:“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是“全国”的意思;“善”的意思是“善于;擅长”,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善弈者”可以理解为“擅长下棋的人”。
②让学生尝试说出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引导学生理解“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一人虽听之”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两个“之”的意思。
预设:“一人虽听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弈秋的教诲;“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之”结合上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推测“之”在此处指上句中的“鸿鹄”。
教师相机引导:“之”在文言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根据句子的意思,“之”能指代不同的事物。
②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还有哪些以前学过的文言文里,能找到“之”字的这种用法?
预设:《司马光》中的“光持石击瓮破之(指瓮)”;《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诸儿竞走取之(指李子)。人问之(指王戎)”。
③小结:“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过的内容。用“之”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简洁。通过联系上下文,读者就能推测出语句中“之”的意思。
④让学生试着说说本句话的大意。
预设:让弈秋指导两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八下12《诗经》二首 蒹葭 课件.pptx
- 八下12《诗经》二首 关雎 课件.pptx
- 八下6 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课件.pptx
- 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pptx
- 七上6《散步》教学课件.pptx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七上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学设计.docx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