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福建省三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明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经”这个字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就有解释:“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从这句话里,也可以想见经部文献在古人心目里的突出地位。

②究竟有多少书,能够称为“经”呢?历代的情况也不一样。汉武帝在位时,只是立了“五经博士”,用来教授《尚书》《诗经》《春秋》《易经》和《仪礼》这五部先秦时期成书的儒家典籍。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六经、九经等说法。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明万历二年(1584),以明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标志,“十三经”才成为儒家经书的合称。

③所谓“尚书”,就是上古之书,是中国古代重要文告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研究上古历史最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可惜这本书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遭到重创,到汉代就只剩下秦博士伏生所传之28篇《尚书》残本,因用汉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故称《今文尚书》。汉景帝时又在孔宅之壁发现《尚书》,是为《古文尚书》,可惜永嘉之乱之后,孔壁《古文尚书》也失传了,反而又冒出一本后世所称伪《古文尚书》。至于现在通行的《尚书》文本则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卫包等人改定的文本。由于《尚书》在流传过程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同时还经历了旷日持久的今文、古文之争和真伪之讼,其版本、篇目、内容、文字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古文家、今文家、理学家各以其不同的需要释说《尚书》,更给它蒙上了各色的迷雾。

④值得庆幸的是,在敦煌遗书里,发现了大量《尚书》残卷。其文本情况纷繁复杂,既有古文《尚书》的抄本,亦有今文《尚书》的抄本。以编号P.2533的残卷为例,它起自《禹贡》“四海会同”之“海”,至《胤征》“呜呼!威克厥爱”之“呜呼”一句,共有100多行。这个写本的用字特征是出现了“世”“民”“治”这几个字的完整写法。表面看起来,这似乎理所当然,毕竟缺笔少画的话,还能叫汉字吗?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残卷断代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有“避讳”的习惯。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敏是林黛玉的母亲,故而黛玉“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著‘敏’字亦减一二笔”,这就是在避母亲的名讳。至于帝王,身为全天下子民的“君父”,名字当然更要避讳了。唐太宗的姓名是李世民,唐高宗的姓名是李治,他们的名字,在之后的唐代都是需要避讳的对象——《捕蛇者说》最后一句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就是“民风”的避讳说法。残卷P.2533既然不避讳这几个字,显然写成时间在此之前。

⑤在敦煌遗书重见天日之前,人们得到一部宋版《尚书》,就视为瑰宝,就是因它更接近原本面目。而敦煌本的《尚书》,既然是唐代乃至六朝的写本,早于宋本好几百年,其较宋本的价值,就要高得多了。虽然随着21世纪初期“清华简”的横空出世,敦煌本《尚书》已经无法算作迄今见到的最古本《尚书》,但它的价值,仍旧是不能低估的。

⑥就拿《尚书·周书·君奭》来说,这是一篇周公对召公奭的诰辞,主要讨论周初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因为是周公说的话,所以篇中每句话的开头基本都有“公曰(周公说)”这两字。但今本《尚书》里“呜呼!笃棐时二人……罔不率俾”这一句前面却缺少这两个字。而孔颖达《尚书正义》却说,是“周公言而叹曰:呜呼!我厚辅是二人之道……”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但在敦煌残卷P.2748里,的确在“呜呼”前有“公曰”二字,能够完整表达“周公言而叹曰”。与敦煌本互勘之后,便可以发现是今本脱落了“公曰”二字。

⑦另外一些异文,则显示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尚书》以古奥难懂著称,里面没有后世文言文常见的“也”字用于离析章句。对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已经发现有所不便。所以他在引用《尚书》时就用汉代通语译写,并在句末加“也”字。比如《尚书·皋陶谟》里的“迪朕德,时乃功”到《史记·夏本纪》就改成了“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而敦煌遗书里的《尚书》写本,虽然经文部分没有“也”字,但传文中大量使用“也”字,几乎每卷都较今本《尚书》传文衍出多处“也”字。有人就认为,这是因为今本《尚书》刻写时已开始运用“句读”断句,较之敦煌写本《尚书》,对“也”字断句的需求随之降低了。

(摘编自郭晔旻《唐代科举“指挥棒”——敦煌古卷中的经部文献》)

材料二:

5月18日3时55分,从美国华盛顿起飞的CA8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