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教师岗前培训开班仪式,校长讲话:句句接地气!刚入职就被校长的话深深触动!
各位新同事:
大家上午好!
天儿是越来越热了,外面蝉声一片,太阳也晒得人发慌,但我心里是欣慰的。今天站在这儿,看着眼前一张张新鲜面孔,说实话,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能量——一种来自教育“存在无限可能”的力量。
你们来了,对这所校园、对这套岗位、对我们这支队伍来讲,都是一股活水。而我们这些老教师呢,有的说白了,经验有了,但有时候思维上确实容易僵;而新人你们恰恰反过来,可能一上来经验还不够,但眼光新、热情足、心气高。学校发展,需要这样的组合和搭配。
你们此刻或许内心五味杂陈,有憧憬,也有点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否站稳讲台,带住学生,找到归属。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刚踏进校园的时候都差不多。都不是天生的好老师,是在焦虑、摔跤、试错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所以今天,我不想讲太多大道理,实话说,纸上谈兵的理论你们可能已经听过不少,我这人也不喜欢照本宣科。我就跟大家聊几件“班里班外”的小事,希望你们能从中捋清几个最关键的问题:
一、面对变化:你不变,就等着被淘汰
教育什么东西变得最快?我个人觉得是“预期”。过去我们教书,不少是“讲讲做做、考考分”,能稳住一批学生中等偏上就行了。但现在呢?一个学生有多种评估维度,家长有互联网视野,学校要承担更多立德树人的责任,还有“双减”?“中考分流”?“人工智能进课堂”这些新政策新词儿,哪个不冲着学校和老师来的?
我们学校去年“一质一检”的结果你们可能看过,有喜的地方,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实际情况就是,光靠传统那一套题海战术,靠不住了。再说一点,政策在变,社会在快速发展,光“稳”不行,我们必须动起来——要有新的策略、新的心法,要适应这个全新的教育生态。
所以在培训和上岗初期,我希望你们就给自己定一个底线——不当“守摊”的人,而是那个“问一问,想一想,试一试”的人。有试错,不怕,学校鼓励。怕的是混日子,安于现状。这个岗位不适合太安逸的人,尤其你还年轻,还有很多可以试的空间。
二、对学生:专业之上,得有温度
我们这行,说到底,是“人”跟“人”的事。
前段时间,有位一年级老师哭着来找我,说带不住班,学生坐不住,家长质疑她教学没章法。我问她,你有没有和这些孩子聊过,课下了解他们真实的状态?她愣了一下,说基本没时间,中午忙着备课。
这个嘛,我也能理解,但也想提醒大家一句:你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调皮是常态,情绪多变是规律。光靠教案、讲义,是“管”不住他们的。但你要能走近他们,哪怕下去笑一笑,拍拍肩,记住几个特殊学生的小事,他们就会感受到温度,关系建立了,教育才有了基础。你得先有人情味,才有教育力。
而且我也特别希望你们别把“问题学生”都画成标签贴上。很多时候是家庭原因、成长节奏的问题。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能看见底下坐的学生长成“完整的人”的可能性,不是来分个高低、拣出好学生当战绩。
三、进课堂:课堂不“活”,别谈创新
现在,上级要求特别强调“课堂改革”,也不断在提“教-学-评的一致性”、“学生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这些新概念。这些说法不假,但对于新老师来讲,我更想说三个字——“带得动”。
你如果站不住台,说话学生没兴致,课堂气场都起不来,后面谈什么技术应用、跨学科连通,那都是空谈。现在我们的课堂改革,说实话,有的地方是“框架上来了,灵魂没进去”。该讲公式的还在灌输,该演示的还在板书,提问互动还是走形式。学生听不进去,老师也讲得没意思。
这就是年轻老师的“舞台”,你们不用被旧习惯捆住手脚。同时,也别小看了备课的基本功。多媒体再先进、平台再智能,没有你的本领和操盘能力相配合,学生该走神还是走神。
另外,补充一句,我们的老教师里也有不少经验方法值得你们学习,在带教交流过程中,可以“蹭一点功夫取点经”,但别复制粘贴照搬——年轻的课堂,就应该有年轻的气息。
四、讲同事关系:融入比证明重要
这一点也挺关键的。学校不是你一个人的“发光场”,而是一个集体作业。你再出彩,自己闷头干活、独来独往,也走不远。
我们不少新来的老师,一开始不是业务不过关,而是沟通不过关。比如不会找老教师请教,不主动参与教研,甚至对年级安排的事情有抵触情绪——这样很容易被误解为“不服管”?“人情味儿不够”。
我建议你们,刚上岗一定要“多看多问多听”,不急着下判断。你自身的节奏和风格都会慢慢被看见,但前提是你要先进入到集体,让人信赖,才有后续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学校实行“青蓝工程”,你们每个人都会配对带教老师。不仅仅是学教学,更是学如何在这个圈子里安心立足、生存、发展。不要低估这种师徒关系的力量。
五、一点期望:不苛求完美,但不能摆烂
说实话,这些年教育领域的退出机制也在慢慢建立,“编制”不再是铁饭碗了。学校现在对教师发展路径也不设一道独木桥——你可以在教学上深耕,也可以往管理岗位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2026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聚焦课堂变革,引领专业成长,构建高效协同教研体系.docx
- 2025—2030年学校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稳中求进谋发展,立德树人向未来!.docx
- 2025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以教为基,筑梦强国!.docx
- 2025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做实常规管理,做精课堂改革,做准质量监测,做强教学服务!.docx
- 2025年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制度.docx
- 党员教师代表在XX学院2025届毕业生党员离校教育会上的发言.docx
- 教师安全培训:落实一岗双责守护校园安全【课件】.pptx
-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办法.docx
- 某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docx
- 暑期师德师风培训后,校长讲话:不止于培训,更是一次初心的回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