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产生病害原因调查与研究.doc

提速道岔产生病害原因调查与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铁道)运输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毕业设计:(论文)

提速道岔病害产生原因调查与研究

PAGE

PAGE2

第一章前言

自2000年起大连公司管内长大线陆续铺设60kg/m钢筋混凝土轨枕提速道岔,使列车的过岔速度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基本上满足了重载快速运输的需要。由于提速道岔是一种新型的道岔设备,提速道岔其结构在不断优化,特别是考虑列车的过岔速度稳定,改进、优化了尖轨和心轨的降低值和线型,改变钢岔枕的结构和尺寸,使提速道岔能适应机械化养护作业的要求,相对给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科题和要求,使道岔日常维修遇到了较大的难度,由于日常养护维修中存有许多不足,致使提速道岔一些病害逐渐产生、发展,不仅使提速道岔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成为日常养护维修的难点。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经过4年的生产实践,我们从道岔的主要常见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一套较为适宜现场病害预防及整治方法及常见的病害预防及整治措施。

第二章常见病害调查分析及整治

第一节转辙部位的病害

一、尖轨弯曲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①由于焊联时锁温太高,或在作业中造成锁温变化,到冬季曲本

轨和直尖轨相互爬行所致;

②尖轨本身的侧弯;

③运载过程中装卸不当。

2、尖轨弯曲的整治措施:

①进行放散或将曲下股焊联或胶接;

②在曲基本轨上增设第二限

位器(在尖跟后的相对处),以增加抗拉力;

③尖轨本身的侧弯可用氧气烤直。首先确定弯曲的始终点,从一端开始,只烤轨腰,不烤轨顶和轨底。如果弯曲较短,可一次烤完,再用细水管浇水。如果弯曲较长。可采用边烤边浇的方法,烤一段浇一段。火烤的轻与重可根据弯曲的程度来决定,若一次烤不直可再烤第二次;

④尖跟不焊;

⑤注意运输时装卸手段和方法

二、尖轨弓腰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铺设前存放不当;

作业不当造成;

③使用中自然形成。

2、尖轨弓腰的整治措施:

新尖轨铺设前存放要摆放平顺,日常维修中直基本轨平直,不出现中间高两头低现象,烤轨方法和步骤同2.1.1第二款相同,要求只烤轨顶,其他部位不烤。

三、曲尖轨侧磨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①大多为出站道岔的基本轨因过岔速度快,对曲尖轨冲击力大所致;

②导曲线无超高、无加宽;

③曲尖轨的刨切值大于直尖轨,曲尖轨头宽20mm处的刨切部分有13mm的构造加宽。

2、側磨的整治措施:

将刨切部分的轨距尽量改小;达到标准尺寸;

曲尖轨的水平应是“+”号;

在曲基本轨后接头的后边和尖前增设防磨护轨,以减轻侧磨的速度。

轨距不易保持,尖轨前方向不良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曲折点不正确;

尼龙套管磨损。

2、整治措施:

首先检查曲折点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差则进行弯曲折点。第一曲折点的位置是从尖前接头量至2916mm处,弯折矢度用2M弦量为5.8MM,第二曲折点从基本轨后接头回量7229MM处弯折矢度用2M量为4.9MM;

如果尼龙套管;

轨枕间隔有问题可方枕;

如果钢轨有硬弯可弯轨。

滑床板离缝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基本轨低;

尖轨弓腰;

吊板;

有的轨枕捣固太硬。

2、滑床板离缝的整治措施:

如果是尖轨弓腰则烤尖轨解决;

基本轨低或吊板则进行捣固;

如果某部位高或太硬可适当进行落道,达到轨面达到平顺。

六、道岔方向不良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新岔拉入时没就位,造成道岔方向不良;

拨道方法不对,看道距离近,把整组道岔大方向拨跑,造成道岔大方向不良;

钢轨、尖轨硬弯,基本轨位置不正确,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及弯折量不正确,顶铁过长,四位顶铁作用面受力不均,造成小方向不良;

直基本轨外側,由于电务设备的影响,碴肩堆高不足,加之列车側向过岔时对尖轨的冲击,造成基本轨方向外凸。

2、整治措施

新拉入道岔一定要按桩位把纵、横向位置对正;

拨道时应距道岔50~100m处目视拨正大方向;

日常维修作业应采取以先改后拨,改、直、拨相结合的方法整治道岔方向。由于转辙部分检查轨距是量取基本轨至尖轨的距离,当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时,量取的轨距不准确,造成假轨距,对此,在改道时应先用控制两基本轨内距的方法使两基本轨的位置正确,然后再消灭尖轨离缝,从而使转辙部分的方向良好;

对于方向易变部分可采用埋桩固定的方法整治方向不良;

整尖轨顶铁使其受力均衡。

第二节高低、水平不良

1、病害调查原因分析

提速道岔的高低、水平不良主要表现在尖轨尖端及第二动程处,其产生原因是钢枕处不易捣固,此外在直股护轮主轨前后易起高撬,岔后接头日常养护不良,易造成道岔高低不良,其次是由于电气化接触网导高值的影响。起道量小,捣固难以保持,起道量大,不易下沉,也造成了道岔高低、水平不良病害。

提速道岔的高

文档评论(0)

铁路知识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X培训讲师证书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7日上传了1+X培训讲师证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