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教学难点:

1.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1.联系单元导语。

(1)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

(2)导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提问:请大家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边读边想象画面的。2.学生交流。

预设1:读《观潮》,我边读边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预设2:读《走月亮》,我随着作者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脑海里不断切换画面。

预设3:读《现代诗二首》,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倦鸟驮着夕阳飞翔的样子,仿佛听到了鸟儿的阵阵鸣叫声……

预设4:读《繁星》,我仿佛看到了满天繁星向我眨着眼睛,仿佛听到海浪的声音。

3.引导梳理方法。

(1)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让我们从课文中感受了自然之美。让我们来听一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指3名同学朗读。

(3)提问:从小伙伴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哪些“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教师板书:看样子听声音闻味道)

(4)点拨:读文章,我们除了想象文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味道外,还能想象什么?

预设:“触摸”的感觉。

(5)小结:读文章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画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设计意图】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上教学“交流平台”,以本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交流阅读方法,再让学生阅读小伙伴的对话,梳理、总结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运用,将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的方法付诸实践。

二、读记词语,想象画面

1.读词语,说发现。

(1)自由认读: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

(2)检查认读:指名读——齐读。提示:“悄无声息”的“悄”读第三声。

(3)引导发现:指名学生分行认读,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读词语,想象画面。

(1)引导交流:读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

预设:

读“人声鼎沸”,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人们站在大堤上观潮的场景,听到了人们的喧闹声、欢呼声。

读“锣鼓喧天”,我仿佛看到了过春节的喜庆场面,人们敲锣打鼓,扭秧歌,舞狮舞龙……

读“震耳欲聋”,我想到了惨烈的战争场面,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读“响彻云霄”,我想到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情景……

读“低声细语”“悄无声息”,我想到了寂静的月夜,月亮悄无声息地升起来了,星星在低声细语地交谈着。

读“鸦雀无声”“窃窃私语”,我想到了夜晚空旷的原野上鸦雀无声,偶尔传来一点动静,想必是蛐蛐在窃窃私语。

(3)填写词语。

课件出示:

老师一走进教室,原本(人声鼎沸)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4)小结: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积累词语,拓展补充。

(1)读记词语。

(2)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声如洪钟、如泣如诉、絮絮叨叨、呢喃细语等)

【设计意图】文字能激发人的想象。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边读词语边想象文字背后的声音和画面,让词语学习具有情境感,同时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运用词语,描述事物

1.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两组词语。

(2)女生读左边的词语,男生读右边的词语。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左边是表示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右边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2.运用词语。

(1)提问:你能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某个事物吗?

(2)教师示范。

课件出示:

忽然,哧的一声,一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冲上了天。啪!一朵五颜六色的“花”霎时在夜空中绽放,美丽极了。不一会儿,它又像仙女散花一般落下来了。

(3)练习描绘。

选择一种事物,先想想与这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用上加点的词语描绘出事物的变化。

【设计意图】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事物,旨在让学生把某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描绘清楚,这一练习也紧扣了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时,在读中发现词语的特点,联系生活体验想象事物的动态变化,注重示范引导。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和联系,再明确要求,接着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